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展“六项绿色行动”和“六项节能工程”为重点,统筹四大领域节能工作,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形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六项绿色行动:
1.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公共机构新建项目全面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空调新风系统、配电照明系统等节能改造。
2.开展绿色办公行动,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办公无纸化,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
3.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动公共机构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
4.开展绿色食堂行动,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行动,加强机房节能管理,实施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改造;加大公共机构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6.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周、全省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道德。
国家六项节能工程:
1.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既有锅炉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推进锅炉系统的安全、节能、环保标准化管理。
2.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推进废旧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等循环综合利用,加强废旧商品、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
3.实施节地节水工程,严格落实土地规划利用有关法规政策,节约集约使用各类土地;组织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全部省直机关和5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
4.实施节能计量统计基础工程,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提高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
5.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实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体系,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
6.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节能管理业务培训机制,建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培训组织体系。
统筹四大领域节能工作:
(一)推进机关节能。开展绿色办公行动,优化办公家具、设备等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严格执行夏冬季空调设定温度规定。开展绿色出行行动,推动公共机构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为干部职工践行“135”出行方式提供便利条件。推进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规划建设配备充电设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服务。实施节能计量统计基础工程,规范机关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提高中央空调、独立食堂、公共浴室、游泳馆等重点用能系统部位的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提高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完成全省名录库建设工作,持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推进数据共享,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应用。
(二)推进学校节能。积极发挥节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特点,认真抓好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和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度措施的落实,不断完善评价、监管措施,形成有利于节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开展绿色食堂行动,重点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充分运用校园网络阵地,多形式多途径宣传节约文明,支持和引导师生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树立节约文化意识。
(三)推进医院节能。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明确医院节能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开展分工合作,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医院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组织实施医院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推进供暖、空调、配电、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全省医疗机构新、改、扩建项目要按照《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和施工。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建立资源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加强医疗垃圾、废旧商品、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
(四)推进场馆节能。重点大型场馆能源审计全覆盖,针对用能重点环节,采用被动式节能策略,减少常规能源使用比例,有效抑制能耗波动。严格新建场馆节能评估审查,加强施工建设过程的节能监管,全面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场馆建筑绿色化改造,以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改造为重点,实施节能、环境整治、抗震等综合改造。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场馆用能特点,加强能源资源消费基准线研究,探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场馆能耗定额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