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中科宇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必须对各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促使碳强度下降的因素。

  Ang (2000)研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不同影响因素对能源强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何建坤、刘滨(2004)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下降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包括汇率比价、产业结构、一次能源品种的构成等。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碳强度等的相关关系。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各国减缓气候变化贡献的衡量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承认和反映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对发达国家来说,则不能只谈这个单一指标,而必须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GDP的增长率作为重要基准。

  王伟林、黄贤金(2008) 运用因素分解模型,将影响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归纳为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两类。通过从横向角度分析1995—2000年和2000—2005年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化影响情况,以及纵向分析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动以及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和行业产出份额共同作用。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而工业行业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贡献较大,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有较大影响。因此,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研究应该重点放在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尤其是在研究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上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上。

  综上所述,碳排放强度的提出是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巨大进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析,可以从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有效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从而可以避免走发达国家“先 污染后治用"的发展道路,为缓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详细的决策依据。然而,目前将碳强度具体运用到碳交易 市场中的研究还非常欠缺。

摘自:我国节能以低碳的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作者: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