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售电与增量配电业务放开 应提前做好关键问题的应对策略
国家发改 委、国家能 源局公布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发改经体〔2016〕2120号),对新一轮电改意义重大,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售电公司及配售电公司的组建、准入、业务和管理事项,将极大地加速我国售电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重组。由于我国售电侧改革刚刚起步,有关市场规则和价格机制还不完善。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预见,提前做好一些关键问题的应对策略。
防止新增配售电垄断
按照《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售电公司投资增量配网业务。这一部分售电公司相比独立售电商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拥有配电网就拥有了提供保底服务的资格,在售电市场开放初期,持观望态度的用户更多会选择保底服务提供商,这使得这些售电商可以用较少的精力去开发新用户,从而拥有了先天的优势;其次,在竞争中,配网拥有者可以将配电收入拿来支持售电价格竞争;此外,如果承担保底业务,配售电公司除主营电力业务外,未来还可在能源综合管理等增值业务的运营中降低成本。
配售公司的以上优势,都使得其有可能成为新的地方性垄断电力公司。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在打破电力产业垂直一体化垄断后,如果零售环节与输配电网络或者配电网络没有分开,新增的配售电公司仍有可能依托配电网实现对电厂和用户的垄断。因此,为了避免形成新的配电网垄断,需要对放开的增量配电业务实施严格有效的监管,并且制定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保障增量配电网下的用户享有售电选择权。
保障售电市场安全平稳
国外在推动售电侧改革中,电能计量还留在配电网公司,独立售电商常常无法及时准确拿到电能计量数据,而且各家配电网公司的抄表时间并不一致,导致独立售电商在与消费者结算时十分困难,带来售电商电费回收困难,甚至出现售电商失信、倒闭的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我国在《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电网企业对供电营业区内的各类用户提供电力普遍服务,保障基本供电;无歧视地向市场主体及其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维修、收费等各类供电服务。按照文件规定,由电网企业统一计量、统一结算,可以有效避免独立售电商在电能计量、价格执行、电费回收、资金安全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降低独立售电商的经营成本和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由电网企业统一计量、统一结算,更有利于保障市场安全,促进新兴市场培育,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诚信危机,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注重用户权益保护
一方面售电侧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增加用户可选择性,当用户对当前售电商不满意时,更换售电商的流程要简单、方便、易行。在售电侧放开的国家,大部分都本着便捷、免费的原则,通过立法、建立标准化的售电商更换服务流程来保障用户的权益。我国应当以此为经验,对用户更换售电商的选择权予以立法保护,要求更换售电商的流程必须简洁规范、经济高效,更换周期要尽可能短。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售电商通过改善服务质量而进行良性竞争,抑制售电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用户利益,电力监管部门应建立公平透明的售电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将售电商的年业务量、被投诉率等作为监管售电商的指标,由电力监管部门收集并定期向用户公布。电力监管部门可据此对服务不合格的售电商进行警告、责令整改,甚至吊销执照,从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健康发展;电力用户可据此选择投诉率低、服务评价较好的售电商,更好地用电安全和服务质量。
强化增量配电网统一规划
为了避免电网重复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各地配电网建设逐渐实现了规范统一管理。在当前放开增量配电网业务的改革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和避免由于配电网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等造成的配电资产利用效率低下及投资浪费的问题,同时确保输配网协调发展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国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