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节能环保带来真金白银

2005年,伴随《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商品,但至今对许多人而言,仍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简而言之,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碳排放权当作商品进行市场买卖。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置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

 

这些单位的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额度,超额部分一般要自掏腰包通过市场购入配置额。如果自身节能减排做得好,实际排放少于分配的额度,也可以售出配置额。

 

根据欧盟和美国等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实践,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重要举措。

 

2011年11月,国家***明确7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作为其中之一,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坚持制度先行,探索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机制,并形成一套符合上海实际的技术方案。

 

上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300家重点排放企业纳入了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涉及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水运、商业宾馆等27个行业。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环保和营利是对立的。”业内人士坦言,以前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更多是靠政策和市场倒逼,而碳排放交易解决了动力问题,企业意识到“贴钱”的环保居然也能带来真金白银,积极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