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全国碳市场上线倒计时,首个履约周期下碳价格将形成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6月3日,在以“慧聚虹桥论坛、共商绿色经济”为主题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专题对话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基本满足了上线条件,“在这个月,交易所在做最后的一些准备,保证碳交易顺利上线。”

 

2017年12月,国家***召开相关会议,明确上海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任务。今年5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有关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规则公告中,明确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市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上线尤其关注。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部署,全国碳排放权市场预计6月底启动上线交易。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围绕法律制度、技术规范和业务规则建立起来了一套非常完善、体系化的制度。

 

在法律法规层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下称《条例》)于3月征求意见。今年3月18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曾透露,将推动《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

 

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年初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比较正式、全面地涵盖了全国碳市场各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在规范性文件和基础指南方面,围绕数据报告、配额分配方案,市场建设和运行包括有登记、交易和结算等业务规则,构成了整个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

 

电力行业最先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覆盖的碳排放量将近40亿吨,将会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李瑾说,其他几个重要的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也在同步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各主管部门对这些行业碳排放数据的报告和核查等。“十四五”期间,这些行业也会按照逐步推进原则,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的覆盖范围。

 

据了解,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涉及2200多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这些重点排放单位要完成一系列的相关的工作,在数据报告层面,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包括数据的报告、接受核查等。除了发电行业以外,其他的几个重要的行业,也要完成相应的报告和核查的工作。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和《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的报告核查要求等工作。

 

在具体的配额管理方面,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所有发电企业要完成它们的配额预分配工作(预配额为70%),9月30日前完成最终配额的核定工作。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2019、2020年两年度的配额清缴工作。

 

从碳交易正式上线到今年年底,半年的时间里,2200多家电力企业要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2021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段时间中,因为市场机制的形成,会有一个全国碳市场机制下的碳定价,逐步对社会、产业、企业在能源投资生产决策中产生影响。”李瑾表示。

 

过去几年里,上海环交所围绕碳市场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碳金融创新包括了碳资产质押融资(CCER质押、配额质押)、碳市场投资(碳基金/碳信托)、碳资产管理(回购、借碳),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等。

 

“围绕碳资产质押融资方面,为碳资产定价之后,可以让碳资产发挥更多的拓展融资渠道的功能,为减排业主和企业提供资金渠道。”李瑾表示。上海碳市场在去年底推出了碳质押融资业务,上海环交所和多家银行开展了多笔的碳配额质押业务。今年4月以来,上海环交所协助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共做了 9笔配额和CCER质押,融资金额近2000万元,帮助企业和投资机构解决了短期融资问题。

 

“中国银行是上海碳市场第一家与纳管企业做配额质押业务的银行,创新了碳质押的业务流程和模式,降低控排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李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