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环保行业投资看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重,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环保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加PPP的金融杠杆催化,可以推演出环保行业的大投资时代的到来。
2017年将是PPP行业整体业绩增长的大年,在行业600%以上的业绩增速下,中科宇杰认为,2017年PPP大行情也将随之到来。此外,节能也是“大”环保的重要构成,2017年将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的元年。
后投资属性、PPP出现——环保大投资时代来临。从国际对比来看,环保行业具备后投资属性,这一属性在GDP下滑阶段开始出现。假设环保投资占比与日本当年类似,则我们预测“十三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有望达到8.3万亿,接近十二五期间总投资4.3万亿的两倍,环保行业将迎来大投资时代。同时,PPP模式解决了环保大投资所需的资金问题,环保大投资得以真正落实。
厂内到厂外、责任主体出现——环保公司大时代来临。环保大投资时代下,业务从厂内到厂外,以及环保项目真实责任主体的出现,将对环保企业的业务资质、综合能力、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公司的优势将更加突出,获取订单能力更强,环保行业由此进入“大”公司时代。
环保大时代下,仍看PPP大行情。环保大时代下,PPP将是长期大行情。首先,PPP库总容量应在50万亿,而项目库持续扩容、总量规模超预期将是PPP大行情再次启动的催化剂;其次,即使在最悲观假设下,2017年也将是PPP行业整体业绩增长的大年,在600%以上的业绩增速下,我们认为,2017年PPP大行情也将随之到来。
囊括节能才是“大”环保,碳减排或成2017新主题。2017年将成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元年,为了完成2030年的碳减排目标,2017年起,碳减排力度必须加大,因此,碳减排和碳交易有望成为明年新的热点主题。
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由“黑”变“绿”只剩最后三年时间
建立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是2020年工业制造绿色转型的目标。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制作绿色转型工作。
我国工业制造领域正在加速由“黑”变“绿”,而留给企业的时间只有最后三年。
“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要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1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说。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制造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增长。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经济支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成了门类齐全,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色发展。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状态。绿色制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所以对于我国工业来说,怎么去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工业制作、设备运作,离不开电。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水是生命之源一样的重要。企业设备的运行,面对着巨额的用电成本,该如何去减少设备的用电,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成为一个绿色的制造工业。
中科宇杰这类节能服务公司,专门为企业的用电系统提供节能服务,无论是从风机、空压机、还是日常的路灯照明、中央空调等,他们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以及技术,可以使得最优经济当量运行,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设备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工业制造绿色的转型。
“十二五”各省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告
中科宇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获悉,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贵州10个省(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0个省(区、市)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新疆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
同时也要求“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节能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十三五”全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十二五”各省(区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 需注意以下五点
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关键制度要素正在加紧研究设计和征询意见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提前研究对策并妥善解决,避免给全国碳市场带来系统性的风险。
那么我国于2011年底启动了7个碳交易试点的工作中,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今后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我们又要注意哪些问题?中科宇杰带你来看下:
(一)是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即在预测配额总量(CAP)和确定企业配额分配方法时存在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和产量波动的不确定性问题。
(二)是信息“不对称”。即企业与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碳市场政策、排放数据、产量数据以及生产工艺、排放边界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三)是核查“不统一”。即不同核查机构甚至同一个核查机构的不同核查小组之间在企业实地核查时,对于核查指南和标准的理解、执行的宽严不统一。
(四)是交易“不流动”。即碳交易市场缺乏活跃的交易,没有流动性,卖方和买方都不能实现交易的目的,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来引导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也无法通过碳市场的碳金融创新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五)是违规处罚“不严格”。即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在履约时会对配额缺口较大的企业或违约企业不严格执行违约处罚,对不规范核查的核查机构不严格管理。
上述的“五个不”问题,在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时候已经暴露。因此,在全国碳市场即将启动,关键制度要素要加紧研究设计和征询意见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上述的“五个不”问题,提前研究对策并妥善解决,避免给全国碳市场带来系统性的风险。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四大焦点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规划里头又有哪些焦点,中科宇杰带你来看下:
焦点一:环境质量首次写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
《规划》摘录: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焦点二:制定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施工图。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
《规划》摘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制定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施工图。根据区域、流域和类型差异分区施策,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行环境质量底线管理,努力实现分阶段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治理责任清单式落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全面启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重点区域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京津冀及山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以及空气质量排名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受燃煤影响较大的城市要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到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质量极差的地下水比例控制在15%左右。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加快建立健全技术体系。自2017年起,各地要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焦点三:2020年底前,全国基本建成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规划》摘录: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其他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同时,还要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信息。建立监控体系与评价考核制度,对各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评价考核。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和提升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焦点四: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理体系。
《规划》摘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以环境司法、排污许可、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开,推进公益诉讼,强化绿色金融等市场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