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 环保投资备受关注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谋划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目前,“十三五”环保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编制。其中,环保投资数额备受业界关注。

  随着近年来环保任务不断增加,我国环保投资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处于一个污染高度集中、投资高度需求的阶段,目前的投资水平显然不足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中科宇杰表示,“十三五”期间,三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环保投资肯定要比“十二五”有大幅度的增长。根据GDP增长预期以及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分别达到1.5%、2.0%和2.5%三种情景,测算得到“十三五”环保投资在6万亿到10万亿元之间。

  当前,环保投资存在投资效率不高、缺乏长期稳定保障、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的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十三五”期间要加强环保投资机制与政策创新。一是通过建立健全价格机制、收费机制和模式创新,建立社会资本环保投入的回报机制,积极推进环境领域PPP模式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构建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格局。二是加强政府投入的引导,优化完善现有环保专项资金分配机制与使用方式,探索建立基于绩效的资金分配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从“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探索建立环境银行,开展融资担保、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建立环境保护基金,提高环境保护项目融资支持能力。

节能环保产业在“十三五”仍是重头戏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披露,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绿色化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十三五规划将把节能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投资3.4万亿元,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2%。随着在“十三五”规划中的突出地位,未来将获得更快发展。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根据计算,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节能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环保有望承担稳增长的任务,未来随着海绵城市、黑臭水治理、小锅炉节能改造等细分行业的政策推动,PPP、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的兴起,环境税、水价等环保价格改革的深入,节能环保行业有望受益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新机遇。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融资创新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不仅公众节能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也有了初步发展。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资金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媒体报道,要完成“十三五”的环保任务,需要投入十几万亿甚至20万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虽然环保产业的市场前景被看好,但是环保领域的投资收益并不高,获取收益的周期较长,并不受社会资本青睐,再加上小型环保企业的风险较大,其融资难度自然较大。政府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很少,环保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措施,但是环保产业融资难、成本高依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因此,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的落地外,还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创新。需要推动环保PPP。9月底,财政部联合建行等10家机构发起了规模1800亿元PPP基金,据了解,两批PPP示范项目共236个,其中环保类162个。目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力度逐渐增强,尽管许多项目并未切实落地,但由于PPP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尤其在农村环境治理等建设周期长、公益属性强、收入回报低上作用巨大,因而未来极具发展前景。

如何推广工业节能

  为解决工业部门的合理用能和提高工业用能效率问题,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工业节能之路漫长,涉及面广泛,因此,节能就要有根有据。

  健全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大多数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短缺的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节能的立法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

  加强监督重点耗能企业:国外有关工业节能方面的政策大多瞄准用能大户或高耗能行业。要求重点用能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定时报告能耗状况。根据能耗目标,整改方案。

  制定税费和财政政策:促进工业节能的税收和财政经济政策主要有2类,一类是税费政策,目的是增加能源利用的成本。另一类是财政政策,目的是降低提高能效的成本。

  研发推广节能新技术:大力发展节能产品,广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

合同能源管理如何化解煤企危机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化工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一分钱不用花就能完成大项目,煤企通过这一项目,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企业自身投资的模式,积极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能有效的规避风险。

  对于用能企业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需要我们投入一分钱,节能服务公司就能为其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服务。中科宇杰介绍。改造后,该项目实现了干焦产品的提质和产业升级、环保达标,而且在合同期内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结束后还能独享全部节能收益,实现了双赢。

  通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在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解除了企业的投资压力。同时与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节能设备、人员、运营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实现在全新领域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