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大数据
距离2015年的结束还有不到三个月,同时今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随着新一个五年计划的来临,“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目标是否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在节能环保领域又会有哪些亮点?今天中科宇杰和您谈谈“十二五”、“十三五”节能减排的那些事。
“十二五”前四年我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1%、9.8%、12.9%和8.6%。2015年上半年,四项污染物排放量继续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前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已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以来,全国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800万吨/日,约可新增服务人口3亿多人;累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75亿吨,与十一五末的1.25亿吨相比,增长率达到40%。完成火电机组新建或改造脱硫设施达3.2亿千瓦,脱硫机组累计达8.2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96%;火电机组新建脱硝设施达6.6亿千瓦,脱硝机组累计达7.5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87%。完成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8400万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1/10,正在进行改造的超过8100万千瓦。
2011-2014年,全国淘汰钢铁1.55亿吨、水泥6亿多吨、造纸3266万吨,分别是“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6倍、1.6倍、2.2倍,“十二五”前四年,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下降36%,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下降40%。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降低24%,节能减排大数据让我们清楚看到节能减排的努力和付出有一定的成功,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继续努力!
经济杠杆对于建筑节能发展的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进一步推进,形成一个开发商乐于建设节能建筑,消费者乐于购买节能房屋的良好氛围,很有必要在加大行政监管的同时,采用一些经济杠杆的手段。
其一,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让开发商承担起改善环境的责任。能加大对节能建筑的财政支持力度,实施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将提高企业建设节能建筑的积极性。
其二,因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中存在外部效应,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可使这些外部效应得以内部化。对建设节能建筑的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能使开发商建设节能建筑产生的外部效应内部化。
其三,因为建筑领域节能空间非常大,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目前,工业、交通、建筑是我国消耗能源最多的三大领域。如政策能加以正确引导,建筑领域将释放出巨大的节能空间。
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考虑通过节能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市场化。以中科宇杰为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发展态势喜人。其主要操作方式是把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资金结合在一起,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作,调动了企业参与节能产环保的积极性。
“十三五”节能环保战略调整
日前从环保部了解到,目前环保部正在加快制定“十三五”规划,规划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气水土三大环境战役将推进实施。按照计划,该规划有望明年3月上报国务院。值得注意的是,与“十一五”、“十二五”相比,在目标实施上,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将从单一目标即总量控制目标、节能减排目标,变成双目标即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将涉及绿色经济、核安全问题、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多位专家预计,节能环保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将上升至国家战略角度,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围绕着环保领域的十万亿级盛宴或将启动。
正在编制的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坚持远近结合,既要以五年为主,必须要提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奋斗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注重深化生态文明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了编制“十三五”规划,今年以来节能环保部相关司局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十三五”规划中要体现几方面重要内容,包括将参照“水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文件,量化出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治理目标,比如除继续对四种常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外,还将新增工业烟粉尘、VOCs、总氮、总磷等四种污染物,并且将新增在河湖、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以及重点行业对总氮、总磷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十三五”规划还将把节能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例如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投入,继续扩大“多规合一”试点,将节能环保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并将包括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内容,设立税收等鼓励政策,扎实推进环保第三方治理,最大程度撬动社会资金。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短板和瓶颈。
节能减排重在行动
放眼世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商业化应用与普及上,都已经被落下很远。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并不少,关键是把承诺兑现为现实。
目标、态度和计划再好,终究要落到具体的途径上。就当前整体经济的能源消耗总量与水平来说,除了拿出远远超过此前的支持力度,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别无二法。我国工业模式需要改造和升级,高耗能企业大规模的转型,全民的节约意识依然淡薄,……哪一项的解决都需要长期规划,心急不得。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开源”、“节流”一样都不能省。
随着补贴政策的稳定与准时兑付,越来越多的拥有资源的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发展分布式的队伍中。曾经的投融资瓶颈,在互联网+到来后,又有了更多的解决办法。陷入沼泽节能产业,也终于逐渐迎来了复苏。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中国新能源必定屹立世界前列的根本。这个崛起过程不仅仅只属于政府与企业,它需要每个人的了解与参与。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让我们所有人一起拥抱绿色!
工业节能潜力分析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能源规划要将“节能优先”放在首位,并将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纳入政绩考核,节能领域将迎来新的大规模发展,提供节能设备、工业节能工程建设以及节能服务的相关上市公司蕴含投资潜力。
我国工业领域耗能强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诸多现状使得工业节能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战役的主战场。我国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节能减排指标仍然滞后,技术改造升级是未来工业节能的大方向。据调查,工业锅炉改造升级及余热余压利用等“开源节流”的产业蓄势待发。工业锅炉技术改造可实现煤炭等一次能源的高效利用。
“十三五”期间,在工业锅炉、余热余压利用、燃料智能化等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工业节能领域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将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