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链大数据解读
今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链大数据解读的数据中,经过短短的几个月,政策、资金、市场环境等产业内外部因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收获的季节回首重温,想必各位自能体味其中的阴晴圆缺。面对“十三五”节能环保市场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的大蛋糕已经呼之欲出,你还会觉得高处不胜寒,依旧起舞弄清影,还是不问今昔是何年,祭出豪情把酒问青天。
节能环保再成今年“两会”最热关键词,攻坚“天蓝、水清、土净”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整个环保产业发展还相对稚嫩,未来几年环保投资需求巨大,随着市场逐步放开,尤其是政企合作模式(PPP)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我国环保产业10万亿蓝图已绘出。
健全生产领域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体系,逐步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继续实施并适时调整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鼓励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结构调整需要,结合电力、水等领域体制改革进程,研究完善对“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生产的差别电价、水价等价格措施,对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实行基于单位能耗超定额加价的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和财税制度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完善涉及水土保持、矿山、草原植被、森林植被、海洋倾倒等资源环境收费基金或有偿使用收费政策。推进水资源费改革,研究征收水资源税,推动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先行先试。采取综合措施逐步理顺水资源价格,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水资源保护和节约使用。
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遭遇哪些困难
目前,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展望“十三五”,我国不仅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低碳目标,还有到2020年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总量的双控目标。
在新常态下,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产能过剩的现实,给全行业进一步的节能投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部分企业对节能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以及节能效益下降等因素,给未来全行业的节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未来行业节能的最大难点是节能措施的落实,在面临不利外部环境的同时,部分企业自身对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将直接影响到资金投入,导致真正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节能设备无法被采用;一些企业的配合程度与国家要求和大家的希望相去较远,所以在推广节能技术与节能设备的时候遭遇困难;由于新技术很难马上见效,一些企业将此拒之门外。
十三五”光伏产业节能减排发展剖析
经济性仍然是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适应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适应光伏规模化发展的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到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5亿千瓦,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2030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4到4.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的20%。
“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将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十三五”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启动期, 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支撑。“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期,为光伏产业竞争力提升带来了更大挑战,并是我国环境效益提升的关键期,为光伏产业 发展提供了关键性保障。我国光伏“十三五”总体节能目标:通过规模化的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尽早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建立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完善光伏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光伏发电在电力结构中比重占有7%,新增电力结构中比重占15%左右,在全国总发 电量结构中占2.5%到3%,折合标煤量约为6000万吨。
建立光伏发电目标引导机制。结合全国可再生能源配合指标实施,明确各地可再生能源总体指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上一年度地区发展状况,合理确定当年全国及地方建设规模总量,形成滚动调整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创新市场机制,培育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电力交易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和使用,提高附加标准,及时足额的发放补贴。研究利用财政价格政策,支持先进光伏产品应用及城市微电网、新能源城市。协调落实光伏发电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级出台配套政策,统筹节能减排、扶贫、棚户区改造等资金,支持城镇农村及边缘地区 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如何推进
据中科宇杰研究表示,在电力行业推广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一是领导班子的思想要高度统一。推广外三厂的创新技术和经验,一定要在电力集团的层面上来推动,单个电厂很难做到。要在集团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推广创新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2、二是在推广创新技术过程中,更要注重树立创新的思想,学习创新的思路。电力行业有众多的电力科技人员,在火电厂节能减排实践中也创造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如果用创新的思维来整合和运用这些技术,就有可能让原有的技术发挥出想象不到的效果。
3、三是要充分保障创新技术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的价值。在国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规的进程中,也需要我们探索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从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利益实现等方面为技术持有人提供保障。
4、四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实施。推广应用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关键在行动。我们要在第三方最严格的测试条件监督下,通过典型项目示范,取得经验,全面推广。
5、五是要更好地发挥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的作用。中国能源研究会是我国重大能源政策研究的重要机构,其二级机构节能减排中心是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积极的宣传者和推动者。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要抓紧政策调研,尽快争取将推广项目纳入全国火电厂综合改造计划。它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业生产中如何选择水泵节电设备
目前,企业与厂家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工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给生存环境埋下了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污染、大气污染的问题愈加明显。因此,对于工业生产来说,节能生产是一件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泵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无论是城市给水,还是农业排灌都需要泵。其从能量关系来看,泵是一种转换能量的设备,即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液体的能量,使液体的流速和压力得到增加。因此泵是机械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建议采购商进行水泵节能设备采购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做好泵的性能选择。
(1)合理确定泵的出力。
首先要摸清火电厂给水系统的阻力,消除阻力过大的异常现象。其次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全厂的最大给水量,再结合运行要求确定出安全又经济的系统压力。最后根据总给水量对泵进行改造出力配置,安全的前提下,让系统处于低水压运转,使运转工况与泵的最佳工况相吻合。
(2)用好型线。
采用理论实践计算和模型实验的亲密配合的办法,选用可靠的高效型线,并在可能低的进水压力下,无气蚀现象。
(3)合理选用泵的材料。
考虑能够维持泵的运行寿命在4年以上,尽量选用低价易铸的。经过部分理论实践证明,对于腐蚀性液体等介质的,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当然具体选用需结合产业实际需求。
(4)尽量发挥电动机的潜力。
在电动机出力允许的状况下,尽量发挥电动机的潜力。为了确保电动机的运用寿命,普通情况下要求电动机的出力限制在95%的额定容量以下。
综上所述,降低泵的能耗实际意义就是减少各类损失,提升泵的效率。其中提升效率方法可采获得力措施,将压力损失、流量损失、机械磨损等降到最低。这需要更深一步去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