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颂喜,任重道远——中科节电上海国际商务中心揭幕在即
时光荏苒,中科宇杰【股票代码:203567】即将走过六个春秋,从一个步步打好坚实基础的企业成长为中国节电事业第一股,经历过四季的打磨,如今越发的茁壮睿智,生机勃勃。
中科宇杰总部位于北京,在广州设立了分公司,此次设立上海国际商务中心是为了更加畅通商务合作渠道,优化整合商务资源,不仅仅是拓宽面向国内市场的高层次商务服务,更是未来和国际市场对接的窗口。
上海国际商务中心将秉承合作共赢,创新务实,节能创造财富的理念,同时将更多新元素融入到工作氛围,提倡效率与效益并进,创造与协作共存。大气谦和,海纳百川,让所有的员工和客户一同感受到节能事业的无限活力。
我们提倡与分享Success(成功),Action(行动),Brilliant(杰出),Reliability (信赖),Innovation(创新),Network(互联网思维),Achievement(成就)。
上海国际商务中心势必为广大客户提供一个超越体验的全新商务交流平台,也将助力中科宇杰的下一个飞跃。
同时一大波业内和跨界商务交流活动也会接踵来袭,敬请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的互动消息。
让我们一起精彩!
十三五”的煤炭产业节能减排措施分析
中科宇杰分析称:为了切实实现碳减排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应梳理出更加明确的碳减排行动计划,精准施策。可衡量、可落实、可监督,有实际效果的碳减排措施。
一是以节能促减排。目前中国的燃煤供电煤耗大体维持在320克/千瓦时。然而,2014年9月公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在这一供电煤耗水平上,难以推广诸如CCS或CCUS等碳减排技术措施,因为这些技术应用将大幅回升能耗和投资成本。因此,必须将目前煤电企业的供电煤耗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使CCS项目成为可行。根据作者调研,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公司目前的270多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是全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水准。而其研发成功的251工程,将为二氧化碳减排提供良好的节能基础。一旦上马,继而向全国推广,将为今后五年煤电产业的节能减排带来一场大革命。
二是循环利用。在高耗能工业部门,特别是大型企业,推动各种能源之间的循环利用和余热余能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循环利用也一直是一些大型循环经济企业应对目前产业萧条局面的成功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中小企业难以跟从的。为此,需要在今后的五年力,大力推动企业重组,走大型化道路,走园区化道路,走联合节能的道路。只有这样,就能为综合节能和减排带来综合效益。
三是科学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将积极推动绿色店里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碳排的化石能源发电。除了继续发展和优化风电和光伏发电外,今后需要总结新能源的发展经验教训,有效推进光热的发、储、输电力、生物质发电潜力以及地热利用。到2020年仅光热发电可形成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哪些原因导致用能企业节能需求不足
1、用能企业能耗家底不清,审计机构无法做到客观审计,节能改造的动力天然不足。节能减排是一个社会效益大于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所以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推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严格执行,通过倒逼,激发市场需求。
2、用能企业对节能增效这一行为的认识局限,仅仅是从看得见的直接效益考虑问题,而忽视节能增效的间接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3、一些大的用能企业,自己成立的节能公司,圈住了一些需求。就工业而言,节能增效的巨大市场空间在一些大的能耗企业比较集中,已经成立了节能公司的集团企业,由于种种内耗,导致节能项目无法从系统角度考虑,没有聚焦于能效最大化的目标,常常是满足于做了事情。还没有成立节能公司的企业,往往会暂时停止节能项目的上马,等候自己内部的节能公司成立。
4、用能企业、政府与社会对节能产业的认识偏颇:重视产品与技术,忽视节能服务的价值。节能产品与技术的推介不等于节能服务,同时节能服务业不等于合同能源管理。
同样节能服务不等于合同能源管理。一部分人是需要节能服务,但是只肯为节能服务中用到的产品买单。还有一部分人,虽认同节能服务,却把合同能源管理理解为不要钱。合同能源管理只是节能服务的机制之一,而不是唯一。
5、用能企业常常以经济形势不好为由拒绝节能。而实际上,只要生产还在继续,节能产生的永远是正现金流。
全方位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节能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前进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中科宇杰表示,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先行。在我国,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完善市场体系与激励机制,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环境,引导好、保护好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虽然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存在融资困难、标准缺失、行业规范等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用各类政策撬动市场,在节能减排中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加大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认证实施力度、建立“完善”的标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实施,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使其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在多方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节能服务公司开始逐渐做大做强。节能服务公司从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了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行业组织也充分发挥了服务和自律作用。节能服务行业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加快了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了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了节能咨询服务;营造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督促了用能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条件。
节能环保投入有望达10万亿元
按照“十三五”GDP比较理想的增长速率,环境保护投入会在6万亿元到10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环境问题频繁发生,国家加大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力度的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尤其是城市环保,由于城市工业污染更加严重,且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旺盛,在政策推动下,城市节能环保产业将始终保持较快速增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环保行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环境改善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中科宇杰分析称:国家推出了多项针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明确将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内容涵盖对符合治理条件的第三方企业、金融机构与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优先审批等;被誉为史上最严厉以及世界上最好的新版《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正式施行,中国对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惩罚措施加大。2015年上半年环保行业收入实现1120.79亿元,同比增长8.61%。在国家政策力挺,重点领域绿色化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增加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形成8万至10万亿元的环境保护市场规模,环保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