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为何遇冷
“合同能源管理”,其实质就是由节能服务公司给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用能单位给节能服务公司以合理回报。这种能源管理模式,对企业来说,被称作“不花钱的节能”。
按理说,这种“无成本”的新型节能方式,企业没理由拒绝,但事实却非如此。北京中科宇杰反映,合同能源管理“这个行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由于前期所投入的技术、产品、服务、维护等都是免费提供给合作方,通过后期节能产生的回报营利,回本周期大都在2-3年。这种模式虽然对合作方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服务企业来说却有风险。
“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推广遭到冷遇,诚信危机是最大障碍。”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目前,颇具实力的企业还很少,加上不少企业单位的节能理念有所偏差,认为就省了那么一点电费,而且省下的钱还要与合同能源服务企业一定比例分成,不值得做。许多企业主只关心产品能否多卖出一元钱,却不在乎如何控制一元钱的能源成本。另外,由于节能改造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所需时间较长,有些企业负责人不愿意在有限任期内搞节能。
能源革命的关键是提高能效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有助于中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摆脱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能源发展的双重优化之路。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今后几十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能源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最快捷、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提高能效。目前,我国能效水平总体偏低,单位GDP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耗国家的平均水平,提高能效潜力很大。与其它解决能源供应方式相比,提高能效投资更少,见效更快。
从当前和今后来看,提高能效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是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已经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大力提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把节能减排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技术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加强需求管理,提高经济系统运行中的能效水平,其深层内涵就是要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推进能效提高具备的条件更加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转变,带来结构效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生产率效应;城镇化导致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更趋集中,带来规模效应。
中科宇杰认为:我国提高能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我们相信,依靠长期稳定的投资、健全有效的政策引导、节能技术与节能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消费者的不断践行,“能效红利”一定会被充分利用,从而释放出能源效率的最大潜力。
空压机变频节能改造能带来哪些效益?
1、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空压机变频节能改造从0HZ起动压缩机,它的起动加速时间可以调整,从而减少起动时对压缩机的电器部件和机械部件所造成的冲击,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延长。此外,变频控制能够减少机组起动时电流波动,这一波动电流会影响电网和其它设备的用电,变频器能够有效的将起动电流的峰值减少到最低程度。
2、节约能源。空压机变频节能改造控制压缩机与传统控制的压缩机比较,能源节约是最有实际意义的,根据空气量需求来供给的压缩机工况是经济的运行状态。
3、运行成本降低。传统压缩机的运行成本由三项组成:初始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能源成本。
4、提高压力控制精度。变频控制系统具有精确的压力控制能力。使压缩机的空气压力输出与用户空气系统所需的气量相匹配。变频控制压缩机的输出气量随着电机转速的改变而改变。
5、降低了空压机的噪音。根据压缩机的工况要求,空压机变频节能改造改造后,电机运转速度明显减慢,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空压机运行时的噪音。
节能环保10万亿市场蓝图初具雏形
近年来,我国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节能环保决策部署,进一步加速了污染治理进程。在全民参与节能环保大热时期,节能环保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市场机制不断健全,社会力量不断加入的情况下,环保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形成8万至10万亿元的环境保护市场规模。
绿色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催生一个庞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绿色化发展,将着力进一步开放环保市场,畅通投融资渠道,大力培育环保产业。 近年来,我国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环保决策部署,进一步加速了污染治理进程。在全面推进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采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推进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等措施应对大气污染。
重点领域节能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而且随着绿色金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机制不断健全,市场和社会力量投入也将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形成8万至10万亿元的环境保护市场规模,环保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义上的环保产业范围很广泛,涉及更多的绿色环保产业,比如低碳和新能源等。环保市场的进一步打开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首先是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其次是环境服务业和农村的环境市场。目前政策正在促进在工业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即由环保企业来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业污染治理的市场将来会很大。在工业污染治理领域走第三方治理可能成为一个新开发的市场。
北京中科宇杰见证“中关村与西宁的第一次握手”
2015年9月22日,北京中关村与西宁市政府联手在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打造的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揭牌。市长张晓容、副市长张东强、大通县县委书记宋晨曦等市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白智勇、北京中关村政策采购促进中心副主任梁杰出席了揭牌仪式。与此同时,上市企业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杰)董事长郝泽忠作为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及发改委备案节能环保企业,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共同见证“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成。
中科宇杰【股票代码:203567】曾在2012年6月28日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亲自颁发授予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并且,该企业并于在2015年1月20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登陆Q板资本市场,成功挂牌上市。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聚集了大量先进的科技资源,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水平。
西宁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顺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工作部署,中关村和西宁将抓住实施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中关村与西宁的合作打造为区域协同创新的典范,在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两地政策沟通与服务,营造良好区 域环境;推动双方多元化合作,探索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力争到“十三五”末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的创新驱动集聚区和以科技支撑引领全市乃至影响全省的高原自主创新示范区。
当天,来自北京中关村的17家创新驱动机构及企业家代表,先后考察了东川工业园区和生物园区的几家企业,并与西宁30家企业代表以座谈的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交流找准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