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创新节能模式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节能减排成绩已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各项政策的扶持和各地方多年的持续努力下,已在节能减排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既可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也可拓宽节能服务公司服务方式和领域,创新和应用节能新技术,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合同能源管理已在各行业更领域得以纵深发展,如新能源等,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还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着——合同环境管理,并已成为节能服务公司开启其他领域的“金钥匙”。
中科宇杰分析:我国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全社会存在着大量技术成熟、经济和环境效益都很好的节能项目,因此,节能服务工作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创新。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节能服务产业要用互联网模式武装自己,实现互联网+节能服务的创新思维转变,应用好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节能道路。
高压电机的发展趋势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高压电机市场,有数据表明2014年销售额近18亿美金,占亚太地区的67%,全球市场的31%。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增速放缓,下游行业因亟需淘汰的过剩与落后产能等出现的项目停建缓建等问题都深度影响了高压电机的需求。因此,2014年国内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随着今年经济增势的进一步放缓,高压电机的下滑态势预计持续,跌至17亿美金。IHS预计中国高压电机市场在2014-2019年维持3.5%的年复合增长趋势,低于亚太市场的平均增长态势。截止2019年,中国高压电机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亿美金,尽管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仍是亚太及全球市场最大的国家市场。
与全球高压电机市场不同,中国最大的高压电机下游市场是电力行业,约占到20%的总销售额,其次是石油与天然气、钢铁、煤炭行业。中长期看,尽管受到国际油价下跌及近些年国内大力反腐的影响,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但石油与天然气、电厂、水利及化工是增势看好的下游行业,而备受产能过剩与需求不振困扰的钢铁、煤炭、水泥、造纸等行业则呈下跌趋势。
与国内低压电机市场不同,高压电机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前十位的供应商占据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而从市场格局看,本土的高低压电机供应商相较于外资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中,外资高压电机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更为有限。此外,高效电机的推广与市场整合是高低压电机共同的趋势。例如,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就是高压电机的“发源地”,必将在未来主导电机市场。
中科宇杰:节能减排 积聚财富
在中国,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我国的节能潜力看,节能市场十分巨大。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节能产业都能够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节能投资前景十分看好。
其中,工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能源的主要生产者,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者。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高居70%左右,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69%,是节能的重点行业。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现有的高耗能工业企业还将以一定速度增长,限于政策压力,这些企业的节能改造已经迫在眉睫,这就意味着工业企业节能将继续成为节能市场的投资热点。
北京中科宇杰专注于工业节能十几年,其合同能源管理更是广大用能企业合作的最佳选择,高效节能设备与技术帮助用能企业集聚财富。
合同能源管理工业节能的好推手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技改投资在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经超过40%。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强化节能减排,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焦炭等高耗能行业正在“瘦身”,并纷纷向清洁高效转型,由此带来的环境改善成为最大的“红利”。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环节中发辉着重要的作用。
中科宇杰认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提出大大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进行,曾经被指责为“环境破坏者”的煤炭企业已经不再简单挖煤,而是通过打造循环经济、变“输煤”为“输电”等方式,寻求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除了市场因素外,这种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的高压政策。伴随着我国政府节能减排不断“加码”,传统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用于环境控制和提升制造业质量的资金大幅增加。我们必须要进行设备升级,创新节电技术,在确认识节能设备,确保达到政府要求的排放标准,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义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节能减排成绩显著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两高”行业保持较低增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继续保持较快下降,节能减排的有利因素正在积聚发力,节能减排进展总体顺利成绩显著,中科宇杰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上半年,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从高耗能产品产量看,上半年,焦炭、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4%、1.9%、5.3%、4.2%。
二是节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效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火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319克/千瓦时,远超“十二五”末达到325克/千瓦时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1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以浙江省为例,今年1—5月全省38个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单耗同比下降,下降面超过8成。
三是节能环保产业酝酿较大突破。行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速,比如上海市2014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778.3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一倍,其中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368.54亿元。产业集聚发展势头明显,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区,为消费者打造节能环保一站式服务,提供诊断、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等一条龙服务,为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商事、上市等优质服务,培养集聚了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