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下发的PPP项目意见,将为你的企业带来什么?
PPP项目意见的主要目标
在2014年12月下发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的指导意见》中,从项目适用范围、部门联审机制、合作伙伴选择、规范价格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做好示范推进等方面 ,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出具体要求。
意见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及项目特点,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措施,灵活运用BOT、BOO、BOOT等多种模 式,切实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做好PPP项目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工作,及时建立PPP项目库,按月对项目进 展情况进行调度汇总,积极推动PPP项目顺利实施。
PPP项目意见将会给市场带来的变化
政府转变职能。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以及PPP项目的“监管者
”。
经济发展因地制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核定价费标准、给予财政补贴、明确排他性约定等,稳定社会资本收益预期。
合理设计,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PPP项目适用范围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 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 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
PPP项目合作模式
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
准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 (BOO)等模式推进。
非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PPP项目合作流程
项目储备--项目遴选--伙伴选择--合同管理--绩效评价--退出机制
项目储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项目合理布局、政府投资有效配置等原则,切实做好PPP项目的总体规划、综合平衡和储 备管理。从准备建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中,及时筛选PPP模式的适用项目,按照PPP模式进行培育开发。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要建 立PPP项目库,并从2015年1月起,于每月5日前将项目进展情况按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遴选。会同行业管理部门、项目实施机构,及时从项目储备库或社会资本提出申请的潜在项目中筛选条件成熟的建设项目,编 制实施方案并提交联审机制审查,明确经济技术指标、经营服务标准、投资概算构成、投资回报方式、价格确定及调价方式、财政补贴及 财政承诺等核心事项。
伙伴选择。实施方案审查通过后,配合行业管理部门、项目实施机构,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公 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公平择优选择具有相应管理经验、专业能力、融资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社会资本作为合 作伙伴。
合同管理。项目实施机构和社会资本依法签订项目合同,明确服务标准、价格管理、回报方式、风险分担、信息披露、违约处罚、 政府接管以及评估论证等内容。各地可参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见附件2),细化完善合同文本,确保合同内容 全面、规范、有效。
绩效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运营标准的全程监督,确保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延续性。鼓励推进第三方 评价,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作为价费标准、财政补贴以及合作 期限等调整的参考依据。项目实施结束后,可对项目的成本效益、公众满意度、可持续性等进行后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完善PPP模式制度 体系的参考依据。
退出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或违约事件导致项目提前终止时,项目实施机构要及时做好接管,保障项目 设施持续运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满后,要按照合同约定的移交形式、移交内容和移交标准,及时组织开展 项目验收、资产交割等工作,妥善做好项目移交。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
全液压式压铸机使用中科宇杰节电器节能改造
全液压式压铸机是一种典型的周期性工作制设备,在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工序过程)大致可分为锁模,给汤,押射,抽芯,开模,顶针,冷却,蓄压等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是通过油泵马达泵出液压油到各个油缸推动传动机构完成一系列动作,各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压力和流量。对于液压系统来说,每个阶段对压力,流量的匹配各不一样,而油泵马达的功率是根据其运行过程中最大负载配置的,而压铸机一个工作周期中只有高压锁模和押射工作阶段负载较大,其他工作阶段一般较小,在冷却过程的负载几乎为零。对于油泵马达而言,压铸机过程是出于变化的负载状态,在定量泵的液压系统中,油泵马达以恒定的转速提供恒定的流量,而工作所需压力和流量大小是靠压力比例阀和流量比例阀来调节的,通过调整压力或流量比例阀的开度来控制压力或流量大小。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回流,此过程称为高压截流,由它造成的能量损失一般在50%左右。
根据压铸机生产工艺的需求,采用变频器调节油泵马达的转速,根据压铸机工作时所需的压力或流量参数及压铸机的动作反馈信号同步控制压铸机的比例流量阀,比例压力阀实现压力和流量的调节,其效果相当于将定量泵改造成变量泵,使通过溢流阀的回流流量降到最低,油泵输出与整机运行所需压力和流量相匹配,而且无高压溢流能量损失。变频器通过反馈信号跟踪各个工作阶段的压力和流量变化,并自动调节油泵电机的转速,这样,油泵电机的电耗将随输出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最大限度过的节电,即经济又实用,很多工厂通过改造,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中科宇杰ZK-GY系列高压电机节电产品节能效果明显,可于短期内 收回投资成本:
让我们对以下现场进行简要分析:
负载:1台110KW的电机,电压稳定在380V
每年使用总小时数:365天×8小时/天=2,920小时
每千瓦时的电费:0.8元/度
电机平均节电率:30%
直接节能效益分析:
电机总功率:110kw
每天用电量:880kwh
每天电费消耗:704元
采用ZK-GY系列后每年节约电费:880kwh×0.8元/kwh×30%×365天=77,088元
间接节能效益分析:
使用ZK-GY系列前,电机较容易出现故障,需经常维护
使用ZK-GY系列后,不仅能降低电机温度、噪音,还能提升电机效率和延长电机寿命。更能节约电机的保养费用和生产损失。
总结:110KW的电机每年节约的费用至少为77,088元,回收期不超过8个月,且一台节电器能对应多台电机,节能收益更为明显,其节电所带来的效益更为可观。
祝贺中科宇杰2015年度中国节电产业高峰会议成功举办
2014年12月28号,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宇杰)在北京丰台区大成路九号酒店召开了“2015年度中国节电产业高峰会议暨中科宇杰新产品巡礼会议上海股交中心挂牌启动仪式”,达成了将中科宇杰打造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节能服务企业的共识。
中科宇杰2015年度中国节电产业高峰会议现场图
会议伊始,易科联盟理事长陈文明和上海股交中心推荐机构董事长苏腾先后发表嘉宾致辞。随后,中科宇杰总裁徐科飞就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法律法规、融资租赁及商业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介绍和投资回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中科宇杰董事长郝泽忠(左一)与上海股交中心推荐机构董事长苏腾
会议嘉宾北国之春董事长王志刚从就用能企业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用能企业节能的烦恼与困惑以及在安装中科宇杰节电设备后,带给他的企业的喜人的变化,并表示会继续使用中科宇杰节电设备;冯羽分享了他的工作经验,从节能设备代理商的角度上,诠释中科宇杰节能设备招商加盟服务的优势。
北国之春董事长王志刚(上图)
其后,董事长郝泽忠还从节能设备应用的案例、技术和范围三个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2015年节能服务公司专供和EMC专用设备与节电新技术,并详细地对高级能源管理师和高级能源审计师的培训课程和中科宇杰原始股转让进行了说明。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中科宇杰会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节能减排的实施,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节能服务,同时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投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最大的努力。
2015节能减排8方向、3目标
新的一年,新的规划,国家将从8个方面、3大目标着手加快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8个方向: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四是抓住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开展“万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
五是治理环境污染,落实“大气十条”,加强污染源防治。
六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强化目标责任,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损害、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生态效益。
八是完善政策机制,抓好节能评估审查等制度落实。
3目标:
一、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二、国产节电设备和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三、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中国“十三五”节能工作布局
中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2.3%,能源消耗量却达到全球22.4%,GDP水平却只有全球平均的一半,为何会造成如此局面呢?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持续推进、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路途。为此,在2015年,是“十二五”节能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节能谋篇布局的重要一年,节能的工作布局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问题,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
即在未来的节能工作中坚守四个“既要”:
制度建设、措施并行,既要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又要监督能源消费存量,依靠能评制度及配套的市场化手段。
既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又要建立一套节能标准体系。
既要建立一套在线监测考核体系,又要建立总量控制预测预警体系。
既要强化节能监察的作用,又要完善节能管理和服务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