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对接难是“阻碍”发展的根本原因

  面对气候问题,发达国家应首先担负起国内深度减排的责任,向全世界示范,对外要给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转变发展观念,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通过更多切实行动推动全球气候保护进程。

  在发展中国家具体来说,就要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看来,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和商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受到社会关注,企业的欢迎,也将成为有限缓解气候问题的“利器”。而在现实中,这种企业可以不投一分钱实施节能改造,还能享受节能收益的方式,却在各种“阻碍”面前,一直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这是为什么?缺政策、缺市场、缺技术、缺资金?不。

  中科宇杰认为,融资难、合同签订难、节能量确定难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对接难”,企业与企业对接、企业与银行对接。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再加上节能公司还处于发展中,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项目风险较大,收益能力表现参差不齐。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却步履艰难的根本原因。如何来突破“对接”问题?

  眼下,各地各级部门也在积极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和各种客户的对接工作,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副主任秘书长赵明也表示,希望全国各地优秀的节能服务企业成立更多的模式创新、形式新颖的联盟来推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中科宇杰认为,这些都是实现有效对接的方式和举措,也希望在这个产业的自我良性循环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相关部门可以“强力”介入,“扶上马,送一程”。

关注节能设备更应注意先进的节能技术

  节约能源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同样得到国人的关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稍加注意都能做到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但要真正做到既不影响生活质量又达到节能减排,需要科学需要新技术。正像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的:“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电设备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节能关乎环境,关乎我们自身,还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从连续两届成功举办“节能技术征集”活动看,许多研究机构、发明人、节能服务公司等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没有放弃过发明研究,每届征集都能有几万件节能专利云集而来。更让人欣慰的是,经过这个平台征集来的新技术新专利,颇受欢迎颇受青睐,一部分被企业“领养”,一部分进入市场,创造着社会和经济的双层效益。尤其以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智能节电器系统、节电设备、节能设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最为显著。

  节能需要锲而不舍的恒久理念,尤其需要切实可行的、降低消耗提高效能的新技术。进入新世纪,中国应该从制造转向创造,怎样发掘和发现新技术,怎样搭建推广的平台、对接的渠道,在这方面,节能技术(产品)大征集活动,就是一座技术金桥,连接起一个企业节能设备的科学发展中社会。

照搬西方模式无益于建筑节能

  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江亿院士说:“这是深圳市建科大厦,其年平均能耗为16kWh/m2,而深圳市的平均值达40kWh/m2。大家看,它的窗户都是打开的,用自然光就能满足了采光需求;而我们今天的会场全都是封闭的,中国大部分会场也都如此。”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各地纷纷开建的低耗能生态示范建筑是否能够真的节能,关键不在于建筑节能技术,使用模式才是影响建筑节能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给出的数字显示,近年来,除北方地区采暖耗能下降外,我国其他建筑类型,如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等的能耗却在不断上升。“一方面节能审计、节能改造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方面大量新建高耗能‘玻璃壳’出现,整体耗能不降反升。”这让节能服务企业开始审视我国节能建筑发展思路。

  “运用大量先进节能技术的建筑并未真正实现‘低能耗’。”中科宇杰技术工程师举例道,中美合作的21世纪大厦实际运营能耗为74kWh/m2,北京同功能政府办公楼的这一数字则是60kWh/m2;采用了热电冷三联供,新风热回收等先进技术的清华大学中意环保节能楼,实际运营耗能为89.1kWh/m2,而清华同功能建筑的耗能则为50—65kWh/m2;号称建造“低碳地产”的南京朗诗国际,其平均建筑能耗在40kWh/m2以上,比南京市的平均水平20kWh/m2整整高出一倍。

  中科宇杰节电工程师认为,建筑能耗差异取决于使用模式、建筑环境服务质量与用户是否能自行调节相关。“我们的建筑经常号称‘比设计标准节能65%以上’‘比美国同类建筑节能70%以上’,并且说,如果修正到同一室内标准,它们肯定节能,等等。”他说,正是这来自发达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造成这种看似节能但实际能耗极高的现象。

  基于这一分析, 中科宇杰节电工程师提出,现在的建筑节能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事实上,没有放在哪里都好的技术,不同的使用模式要求不同的建筑技术。

  中科宇杰节电工程师说以广州的气候条件为例,如果要保持全天24小时24摄氏度恒温的话,外保温确实能降低能耗,但若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的话,内保温的效果则更好。而事实上,“广州的建筑现在都在疯狂使用外保温”。

  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开始推荐的节能方式,如采用热泵式中央空调采暖,实际能耗最高;而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分散空调热泵方式却是最节能的,其实际能耗仅为前者的约十分之一。同时,目前被认为具有非常大节能效果的热回收技术,其实对实际能耗的影响并不很大。

  我国未来的节能建筑应如何发展? 中科宇杰节电设备给出的答案是:“要坚持走节约型道路,一切设计、评估标准都应以此为基准,而不能照搬‘标准工程’的西方模式。”

你的企业属于哪个节能减排完成等级?


      近期,山西省通报千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组织和领导、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节能设备等节能减排管理、节能技术进步以及节能法律法规执行等情况。还根据节能减排的考核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四个等级。现在根据下文,来看看你的企业属于节能减排实施的哪个完成等级吧!
        “十二五”的节能指标吧: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还有,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各减少8%,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01万吨、654万吨。
       比照上述的数据,可知“十二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比上一年总体下降25%以上,节能量则需根据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十二五"节能量来实施,但每年都必须完成"十二五"节能量的25%以上,才算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即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的四个等级分别对应节能量大于25%、等于25%、略小于25%、远小于25%四个数据。

何为工业节能四大难题?

      工业的发展一直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因其发展,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伤害,而且,现在的工业大多存在产业结构不均衡、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力弱、发展资金短缺等难题。
      难题一,产业结构不均衡。现在的工业结构里,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这些工业生产具有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特征,而且产业的关联度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难题二,能源结构不合理。节能产业的发展时间短,节能企业的规模较小、深度开发不足,面对市场的动荡,免疫力弱。
      难题三,环境承载力弱。中国环境的问题日显严峻,能源(特别是煤炭与石油)的大量消耗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欠缺,导致中国许多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工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支撑上的,要可持续地发展,环境的治理和工业节能减排是必不可少的。
      难题四,发展资金短缺。这是上述种种问题中最重要的,因为它制约着工业产业的发展,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无法进行节能设备改造的企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