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节能新动作,力扶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产业将成广东新的支柱产业之一,计划在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同时,计划发展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达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50家。

  广东将推广节能设备等节能减排的产品,包括加快推广工业节能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和相关技术,推动节能产品的产业化,并有其他多项设施,如低碳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和低碳应用技术研发、推广;补贴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交通、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和保护生态等示范项目建设;补助增强全民低碳意识和建立低碳工作体系工作经费;对积极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落实碳标识等低碳认证制度的单位给予奖励等。

  节能设备等环保技术方面,广东将加快节能设备等环保技术模块化、产品化建设,促进环境监测技术与环保材料研发应用,推动节能环保产学研结合,实施节能环保知识产权战略。

钢企水电消耗大,节能设备节能效果大


      怎样才能尽快突破我国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困局?国家有关部门已对当前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强调了重点抓好工业供热、居民采暖、石化、钢铁、电力、冶金、食品、造纸、纺织、交通、建筑建材等13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依靠科学技术,着力抓好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和重点污染治理工程,推进节能技术发行项目建设。
      其中,钢铁企业是耗水电的大户,其耗水量占全国工业水电耗的14%,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每吨钢耗水达到8.6立方米。同属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行业,为什么有的钢企能走在节能减排的前列,节水电的效果如此显著?
      这是因为通过在高耗能环节应用节能设备机械和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环境,回收了能源,还实现了增钢不增水耗的战略发展目标。
      由此可见,先进的工艺、新装备,不仅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节能减排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譬节电器原理----就可控制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将排空煤气回收利用,并能变害为宝,将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焦油等转化成化工原料再利用,还能提高焦炭质量,节约大量的水电资源。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已加大了调控的力度,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发挥上,也向率先采用先进节能设备,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企业实施了倾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予以了有力支撑。

钢企节能投入增加,节能设备最划算

      当前,钢铁业正遭遇多种难题。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却不及新增;产品供大于求,虽去库存但产量不减;矿价底部徘徊,虽成本降低但采购减弱;主导产品需求减缓,虽基建措施积极却时效性太长;同质化竞争激烈,虽产品创新升级但业内恶性竞争不绝;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虽有政策却下有应付;资源保障脆弱,虽资源储量较大但消耗亦大。

      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要转型,提倡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但之前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不大,钢铁产业又是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要求会更高,所以现在无法满足政府或是老百姓的期望,钢铁行业可能要面临名为“节能”的冬季。

      在这样的行业生态下,哪些钢铁企业过不了这个“冬天”呢?

      业内有句俗话,能控制成本的企业才能不被市场所控制。当前钢价低迷,成本缩减就是利润的提升。在节能减排面前,钢厂想要环保排放达标,一般两条路:一是改造高炉,增加投资;二是引进设备脱硫。前者一个高炉就要投入20-50万元不等,大型高炉甚至要上百万元,而后者每吨钢脱硫成本也要增加15-20元,数字虽然挺小,但就怕基数大,日积月累也不是笔小数目了。这两者对钢厂来说都是较大负担。
      但随着节能设备的科技发展,节能设备在工业上的适用范围日益扩大,钢企业可以考虑使用节能设备作为节能改革的第三条路,环保投入相较比较小的,节能效果会更明显,成本回收一般不到两年。如果简单从经济账算,使用节能设备或许更合算。
      未来,环保标准还会更高更严,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在持续不断的高要求、高标准下,以给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为主旨,努力研发节能效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节能科技。

放松节能苗头出现,亟需解决方法

      今年上半年,我国节能减排进展顺利,进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然而,随着节能减排的持续开展,一些耗能复燃的苗头开始出现,为将节能减排进行到底,这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这苗头主要表现在:
      部分地区有放松节能的倾向。节能减排前期是需要一定的、较长期的经济付出,如购买节能设备等节能产品,但一些地方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明显,正在谋划新上高耗能、高耗水的项目,可能放松节能减排要求。
  部分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有上升趋势。由于市场需求不旺,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规模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导致一些产品单位产品能耗上升。
      高耗能行业能耗有反弹趋势。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化工、建材、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分别增长6.3%、3.5%、12.7%和1.8%,增速分别加快2.0、0.8、3.8和1.8个百分点。
  实现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监督者长期的监控和指导,耗能企业的坚持和经济上的付出,但是企业的付出无疑使艰辛的,这迫使耗能企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节能方法。

实行差别电价,有什么办法节约生产成本?

      目前,在福建电价加收已在水泥、钢铁行业施行,下一步还将拓展至造纸、印染、合成氨等重点用能行业。细究之后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结构性节能失衡。为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工业节能势在必行,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差别电价和能效对标。在能源价格上,部分产业适度重化是必由之路。
      例如,一个新上大项目的技术水平是国内领先甚至世界一流,但落实到具体指标,就是一个大能耗指标,就可能拉高全省能耗的平均水平,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更大压力。
      现在中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则节能就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节能是硬任务,深植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那么,又该如何缓解上述的节能失衡?无论是实行差别电价,还是能效对标,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就只有生产线上进行节能减排,节能设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工业节能设备从根本上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现今节能设备技术不断在发展,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火力发电、冶金采矿、石油化工、水泥制造和供水、污水处理上多可运用。机械配套使用节能设备,有利于增加机械的稳定性,增长机械的使用年限,节省设备购买和维修的支出,在另一方面,节能设备的节能率在30%以上,成效快,基本两年回本。
      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加强用电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取得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