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节能产业发展应注重科技和服务创新

  在面临节能减排压力、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多重困难下,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意见》,提出通过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经济比重,扩大节能市场消费需求,梳理解决经济发展瓶颈,改变低效粗放发展方式,为电力节能产业带来更多的契机。
  产业环保政策的要点是引导资源流向,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水平,拉动绿色消费,创造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在当前经济压力与环保危机的双重作用下,用能效率和电力消耗成为节能环保的重要指标,电力节能服务产业将快速发展。
  电力节能服务产业是一个横跨众行业的综合性产业,需要政策协调、合理布局并带动各行业资源高效分配。这不仅需要带动上游原材料行业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提升中游制造产业技术研发水平,也需要扩大消费终端的综合节能服务和能源体系管理水平,包括发展数据信息平台、教育培训、检测核证、认证监管等服务行业和社会外延机制保障,使节能环保政策惠及电力服务的全产业并协调发展。
  鉴于当前我国煤电装机比重(66.2%)依然庞大,节电作为一种节煤和减排的有效手段,是落实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电力节能服务不仅限于电力节约、电力使用和负荷管理,也是石油替代、削峰填谷、提升综合用能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力生产中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对一次能源科学规划和电力节能调度,推广电动汽车、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发展,以电力需求侧管理为手段,提升节能服务产业中的信息化、专业化,并鼓励加速科技和服务创新。
  电力节能的评价指标之一是经济性,经济性也是提升用户参与度的重要动力。因此,电力节能产业的自身效率和投入产出需要准确的成本核算。根据美国电力公司的经验,在电力公司开展节能工作中,电力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电力规划包含供需资源的分析,通过资源组合,纳入环境成本,使得节能的经济性分析更加透明和准确。在电力节能的用户层面,引入更多的融资和项目运作模式,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租赁、碳交易等。同时,促进供电企业在针对用电客户的节能服务中承担了更多的作用,通过对供电企业实施新的激励机制改变电网公司的商业运营模式,带动电力用户开展更多有效的节能工作。

我国节能机电设备市场或将迎来黄金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量大面广的机电设备是工业企业的主要终端用能用电设备,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落后高耗能设备,工信部已经先后发布了多批《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今年仍将继续推进高耗能设备淘汰改造。积极推进财政对落后电机、水泵、变压器淘汰给予补助支持,推进内燃机节能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

    当前,国内机电产品种类繁多,但普遍而言,系统效率比较低,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部分生产机电系统的企业对机电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缺乏认知,或对进行机电节能改造的技术题目存在障碍。业内认为,虽然节能机电设备曾长期处于不冷不热状态,但在倡导低碳、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节能机电设备推广应用必将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一级能效的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在市场占有率达到70%;风机、水泵、变压器等设备能效准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此举无疑将会加快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工作的进程和节能机电设备的推广进度。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积极推行及高效节能电机补贴政策的逐步落实,高效节能电机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未来几年,节能电机设备占国内新增中小型机电设备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节能机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左右。

    据了解,节能机电设备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及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率。相较于标准的机电设备,节能机电设备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可提高4%左右的效率,节能机电设备市场前景被看好。

    总体来说,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应用是工业节能的重要抓手,近年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高效电机的优惠政策,为相关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很多企业都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迎接节能机电设备市场的黄金期。

中国未来十年产业发展机遇点超140个

    当前全球与中国经济发展都处于重要转型期,未来十年,如何审时度势,瞄准潜力产业,抓住发展机遇,在中国经济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记者获悉,理实国际在即将出版的《中国未来十年产业发展机会研究报告》中梳理出,至少在12个潜力产业蕴藏着140余个投资机会点。
    理实国际中国区总裁、首席合伙人认为,未来能源产业,可以重点关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个板块。以太阳能发电为例,随着政策配套基本完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光伏产业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而政策暖风吹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和辅材类上市公司两类投资机会。在节能环保领域,“十二五”垃圾处理迎来历史机遇,未来垃圾焚烧将受到政策扶植,获得快速发展。而受益于政策利好,合同能源管理保持稳定增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示范工程是主要投资领域。

政策支持塑机节能技术逐渐完善

    电磁加热(IH)技术是新型高频加热技术,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生产出节能环保高频加热系统,发热效率提高到90%(最高99.8%)。根据在各家塑料加工企业安装检测,节能环保高频加热系统对于塑料加工企业来说节能效果非常明显,节约电达30%-70%.充分体现它的节能优势,为塑料加工企业节约大量的电费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车间的环境,从而直接降低间接生产成本。

    电磁加热节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进行加热的装置。电磁加热节电器将220V、50/60Hz的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电磁加热设备采用耐高温电缆特制,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理想的加热效果。

    伺服注塑机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品质、改善工况,然而在注塑产品的成本的构成中,电费占了相当的比例,依据注塑机设备工艺的需求,传统的注塑机油泵马达耗电占整个设备耗电量比例高达80%-90%.

    目前,伺服节能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注塑机上,比普通定量泵注塑机节能最高可达80%,比变量泵节能最高可达50%,同时,提高生产效率10%以上,注塑机制造厂商已经开始批量设产,将迅速成为主场主流产品。

    正式印发的《东莞市万台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2013年-2017年,引导使用注塑机企业完成1万台注塑机的伺服节能改造或更新。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年节约用电5亿千瓦时左右。

    东莞市使用注塑机的企业以塑胶制造行业为主,《方案》也明确伺服节能改造试点将以重点用能单位,特别是塑胶制造业的企业为主体。同时,《方案》分解了5年内1万台注塑机的改造任务,2013年为1000台,2014年、2015年均为2500台,2016年、2017年分别为2000台。

  可以肯定,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离不开企业的主动配合。为确保改造顺利推进,东莞市将从“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拨3000万元作为专项扶持资金,补贴注塑机伺服改造或更新项目。在2013年-2017年间,分别安排补贴资金300万元、750万元、750万元、600万元和600万元。

山东: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

    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2013年山东省财政研究制定了20条政策措施,并累计下达了相关资金52.98亿元。

    据了解,2013年,山东省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力度。筹集资金11.7亿元,对造纸、水泥、焦炭、印染等12个工业行业的173家企业落后产能实施淘汰关停,以及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等。同时,筹集资金12.6亿元,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示范建设、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补政策,支持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

    在改善能源供给结构方面,山东省财政筹集20.4亿元,重点支持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公共领域和工业锅炉领域示范推广、光伏应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以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2013年,省级安排2亿元,用于79个电力、水泥行业脱硝改造,以及电力行业脱硫再提高、烟(粉)尘再提高工程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项目。

    今年以来,山东省还积极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立黄标车提前淘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节能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推广财政补贴政策。2013年,省级财政筹集资金3.89亿元,引导各方面加快黄标车、老旧汽车报废进程,加大节能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推广力度。

    此外,山东省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由重点城市统筹用于燃煤锅炉改造、重点污染源治理、黄标车提前淘汰、城市扬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支出。同时,筹集资金3900万元,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大气质量监测体系运行经费,以及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