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减排取得新成效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共同编著完成的《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3》12月17日在京发布。本年度报告的研究主题选定为“霾、PM2.5与火电厂细颗粒物控制”,向读者全面、系统介绍霾和细颗粒物的科学知识及电力行业细颗粒物排放控制的基本情况。
报告分析了2012年度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现状。统计表明,电力供应能力稳步增强,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1.44亿千瓦和4.98万亿千瓦时;电源结构调整有新成效,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增速高于火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约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28.5%,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1.5%;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为32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4克/千瓦时;电力烟尘排放总量151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39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83万吨,比上年下降3.3%,火电二氧化硫排放绩效降至2.26克/千瓦时;全国脱硫机组容量达到6.8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0%;全国已投运的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2.3亿千瓦,约占火电机组容量的28.1%;电力行业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降低线损率等措施减排二氧化碳成效显著,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2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5.6亿吨,碳减排量逐年提高。
报告还总结了电力行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包括细颗粒物控制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火电厂具有布局分散、高架排放、集中治理的特点,尽管排放量较大,但对环境产生的相对影响正逐步减轻。鉴于电力燃煤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电力行业必然在防霾治霾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积累,电力行业已经有效控制了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正大规模开展烟气脱硝,未来电力行业污染控制将从单一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
报告在总结电力行业发展及大气污染控制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实施全面部署、综合防治、系统控制、长期作战的战略;二是必须进行法制、机制的重大变革;三是必须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四是转变以抓“大”为主的污染控制思路;五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充分发挥电力工业在雾霾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节能变压器发展政策支持及市场动态
节能变压器虽然在技术性能上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广普及阶段,但是就市场接受情况来说,并不乐观。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输送的关键电气设备,变压器损耗在电网损耗中占30%~40%,而我国所有变压器自身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3%以上。因此,国家一直在主抓变压器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早在2012年8月21日,国务院下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详细稿,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投资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降低电力变压器损耗,其中空载损耗降低10%~13%,负载损耗降低17%~19%。
2012年11月6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财建〔2012〕854号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分推广产品范围及条件、推广企业条件、推广期限、推广补贴标准、推广资格申请、补贴资金申请和拨付、罚则7部分,推广产品为三相10千伏申压等级、无励磁调压、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额定容量30千伏安~1600千伏安的油浸式和额定容量30千伏安~2500千伏安的干式配申变压器。
事实上,变压器能效标准是电力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2005年,电力行业就出台了行业标准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对促进老旧变压器的替换、能效降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喜的是,目前10千伏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已形成报批稿;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变压器环境意识设计导则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节能减排需要本土产业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如今各行各业都不断提出的目标。我国正在积极制定总规划,加强产业指导,从而达到全社会建设目标。
早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先后制定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13种产品能效标杆指标,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推广行业节能减排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受到严格的专项督查。中国工信部要求地方对不达标企业立即停产改造,改造无望或经改造仍不能达标的企业要列入淘汰名单。对于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高耗能机电设备,则要求其限期更换。
中国还安排巨额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并积极推进节材代木和水资源节约,开展代木包装和强化回收试点,设定钢铁、纺织、造纸3个行业20类产品单位产品取水量指导指标。
2013年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7%左右,就目前而言,已超额完成了年度下降5%的预期目标,工业节能效果好于全年预期。西部地区工业能耗超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取消和下放一批涉及能源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我国工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完善。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和电机、锅炉和内燃机等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但也应看到,我国工业节能减排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工业结构重化造成重工业能源消耗比重偏大。5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8.0%,重工业同比增速为9.8%,从2012年8月开始连续10个月保持重工业同比增速快于轻工业,同时,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83.5%,工业结构不断重化将对节能减排形成制约。其次,钢铁、建材等部分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分摊到较少的产量上,部分行业能耗水平可能反弹。第三,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不足。
对此,业内需要进一步在国家指导下,积极淘汰低产出,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将对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节能环保再掀变频器市场提速
变频器是工控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安装在电机前端以实现调速和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制造装备升级和工业节能环保,确立了未来变频器行业发展仍将走“调速节能并举”的路径。
细分到产品,预计低压变频器以自动化改造和进口替代为主线,国内企业将重点发展控制和驱动技术。高压变频器则依托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下游仍以电力、冶金、水泥等的大型工业设备改造为主,竞争加剧将刺激高性能产品国产化提速,本土品牌迅速崛起已箭在弦上。
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实施节能改造工程,电机系统节能是主要工程之一,要求对电机系统实施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无功补偿等节能改造,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规划提出,2015年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个~3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形成8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考虑到只需对电机加以改造就能大幅提高节能效率,变频器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维持30%左右的增速。
目前的变频器主要应用在电力、冶金、水泥、石化和建材行业,未来仍将以上述领域的大型设备改造为主。电力、冶金等行业能耗高,是工业节能的重点,而高压变频技术成熟稳定、节能效果明显、设备安装简便,通常在使用后两年内通过节电可收回成本,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推动我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的两大动力为工业自动化改造和节能环保推广,而变频技术也正处于从“调速”到“节能”的转变过程。同时,变频器行业从以往单纯的提供产品开始转变为为用户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高端产品进口转变为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从整体看,我国变频器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市场极具诱惑力,潜在容量十分可观,不断吸引着行业新参与者进入,随着技术上不断进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逐渐提升,加上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厂家的竞争力将愈加强大。
长期来看,通用变频器市场将被“完全竞争化”,而高性能领域仍处于进口替代初期,企业若能参与市场竞争将享受超额收益。目前高性能变频器行业门槛主要是技术和累积的稳定运行经验,未来下游需求将对企业营销能力和客户关系提出较高要求。正在从通用市场逐步向高性能领域开拓的企业,其产品结构的转型,将为其带来盈利能力和利润总额的提升,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低压变频行业高端市场仍以外资产品为主,目前参与竞争的内资企业数量少、份额低、集中生产变频器而缺少了控制层和执行层的核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会向着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高盈利模式转变,进口替代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行业龙头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较低的价格、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更贴近用户的售后服务成为内资企业面对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广东搭建首个节能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广东紧抓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黄金期,整合广东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资源优势,探索环保研究新路子,于19日成立广东省国粤节能产业研究院。
广东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大省,但广东又是一个资源小省,节约资源任务繁重。广东社会各界发力节能环保产业旨在节能减排,但力量不集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致力于节能环保的各方是分散的,我们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决策智库、咨询评估、技术输出服务,助力节能环保企业走出去。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工业节能、垃圾处理将是该院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5月,在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3210家。但节能服务产业也面临产业规模小、融资难、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促进广东的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国粤节能产业研究院有望成为广东省及华南地区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力量。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国粤节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提出2014年该院的工作重点包括:每年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全社会提交一份广东节能环保白皮书,为政府服务;会同全国相关单位,建立大型节能环保专家库,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各种专业技术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