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 微观治理是关键

    能源使用的峰值即将到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转变能源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和环境破坏的当务之急。然而,改变现有能源供需体系,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等措施,主要是基于宏观、中观层面的考虑,微观层面的治理却往往被政策制定者忽视。

    据了解,2010年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中,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的23.8%。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将继续主导全球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增长,这是我国探索低碳发展道路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对未来能源供给增加了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能源消耗也相应较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避免。应对环境问题,宏观层面上,必须改变现有能源供需体系,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供给。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保障能源的供给,然后又花大成本治理环境问题。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能源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并没有考虑到流量与存量的并重这一现实。最大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下一个问题产生的源泉”。最明智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没有大成本的投入,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源。

    除了政府的微观决策外,民众对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态度和能源消费习惯也对治理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我们国家,民众认为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这就要求政府建立与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来鼓励公众参与。

节能环保投资基金投入运营

  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和瑞穗银行作为主发起方的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近日在杭州正式投入运营。

  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人民币,将重点投资于中日两国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项目,主要通过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材料、技术、研发成果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等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变频器的节能方式

    作为电子电路,变频器本身也要耗电(约额定功率的3-5%)。一台1.5匹的空调自身耗电算下来也有20-30W,相当于一盏长明灯. 变频器在工频下运行,具有节电功能,是事实。

  但是他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大功率并且为风机/泵类负载;第二,装置本身具有节电功能(软件支持);第三,长期连续运行。这是体现节电效果的三个条件。除此之外,无所谓节不节电,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加前提条件的说 变频器工频运行节能,就是夸大或是商业炒作。知道了原委,你会巧妙的利用他为你服务。一定要注意使用场合和使用条件才好正确应用,否则就是盲从、轻信而“受骗上当”。

  功率因数补偿节能:无功功率不但增加线损和设备的发热,更主要的是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网有功功率的降低,大量的无功电能消耗在线路当中,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使用变频调速装置后,由于 变频器 内部滤波电容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无功损耗,增加了电网的有功功率。

  软启动节能:电机硬启动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而且还会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启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和震动时对挡板和阀门的损害极大,对设备、管路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而使用变频节能装置后,利用 变频器 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最大值也不超过额定电流,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延长了设备和阀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设备的维护费用。

  从理论上讲,变频器可以用在所有带有电动机的机械设备中,电动机在启动时,电流会比额定高5-6倍的,不但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消耗较多的电量.系统在设计时在电机选型上会留有一定的余量,电机的速度是固定不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要以较低或者较高的速度运行,因此进行变频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利好节能服务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6%,按此推算,要实现‘十二五’的目标,后两年每年须平均降低3.91%,远高于‘十二五’前三年平均降幅。当前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在20日召开的“2013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透露。

  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或使节能产业迎来进一步政策加码。赵家荣表示,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有力促进地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财政支持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

  严峻形势或促政策加码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但截至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才下降6.6%,仅完成五年任务的38%,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

  据赵家荣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6%,按此推算,要实现“十二五”的目标,后两年每年须平均降低3.91%,远远高于前三年平均降幅。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仁也表示,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94%,降幅收窄,完成今年全年国家节能目标任务很重。

  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前三季度,海南、宁夏、新疆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与上半年统计数据相比,前三季度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总体有所恶化,橙色二级预警省份数量由上半年的3个上升至8个,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并不乐观。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赵家荣表示,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

  赵家荣说,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有力促进地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财政支持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提高奖励标准,简化奖励程序,提高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产品补贴标准。

  利好节能服务产业

  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为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一系列表述,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政策利好。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强调,节能环保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政策加码将给节能服务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政策利好的持续作用下,预计节能环保产业今年依然将保持高速增长,总产值增幅将继续超过30%。

我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阻碍重重

  高效电机推广可追溯到2008年。我国于2008年将电机系统节能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2009年又把高效、超高效电机应用列入惠民工程,2010年6月2日下发通知称,将高效电机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使高效电机的市场推广备受关注。

  虽然高效电机已经推广上市多年,但是高效电机并未完全融入到市场里,现阶段高效电机占比仍比较低。我国高效电机研发方面与国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近年来技术进步非常乐观,尤其是在电机效率上与国外不存在差异。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生产的IE3电机国内应用得太少,大部分用于出口。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称,目前国内在用电机中高效电机占比仅为5%左右。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正在开展实施的全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拟用3年时间,提升全国电机能效,促进电机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约有1亿台工业电动机、2500万台压缩机、3000万台风机和泵。与发达国家比,平均效率低3~5个百分点,运行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电机年用电量已超过2万亿千瓦时。技术进步和政策激励使发达国家的电机能效水平越来越高,我国与其差距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在用电机的21.8%为20世纪60~80年代的J系列电机,74%为80~90年代的Y系列电机。近两年,由于国家惠民工程的开展,YX3等低压高效电机以及高压高效电机推广总量已达1000多万千瓦,但与全国存量电机17亿千瓦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

  而低效电机更有50%节能潜力。但具备设计、生产、测试高效电机能力的企业只有30~50家。一些工业电机系统用户对电机系统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缺乏认识,或对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问题存在认识障碍,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分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经营发展处处长徐少山说:“低效电机的大量使用造成巨大的用电浪费。工业领域电机能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年节约用电260亿千瓦时左右。”

  我国已成为电机制造大国,掌握了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机生产技术,但从整体看,行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电机用量大、能效水平低,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电机使用上,也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高效电机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刻不容缓。

  电机作为能耗大户,已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在2010年就开始出台推广高效电机的激励政策,对高效电机实施财政补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仍在使用三级以下标准的普通电机,而成本被认为是其中重要原因。高效电机的生产,是在普通效率电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电机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转子结构及优化的电磁场设计,使电机的工作效率提高。采用了新型冷轧硅钢片并应用了新工艺,同时对铜以及相关材料的用料增加,使得成本较传统电机平均高20%~30%,这被认为使得下游企业很难接受。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淘汰落后电机。按照国标《GB18613-2006》,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电机产业以能效二级(高效电机)作为强制标准,低于能效二级的电机不允许生产和销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整合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第三方节能认证机构采用“零投入”的升级模式来帮助企业提升电机能效。

  一场电机革命已经在全国展开。广东、四川、甘肃、湖北等省份已经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区域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武汉、三亚等地对使用高效电机的企业进行补贴,其中武汉给予电机购买价格5%~7%补贴,而三亚则按照所淘汰电机的容量,给予每千瓦40元的地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