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措施加大节能减排追责力度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我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加快,能耗降速放缓,排放增量加大。2013年是否能完成“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2%、2.5%、3%”的目标,还是个未知数。任务非常艰巨,发改委公布了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加大节能减排的追责力度,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下一步,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地区,由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或授权约见提醒,督促地区限期整改,并将各地整改情况汇总整理报国务院。国家将逐步推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加大细颗粒物(PM2.5)治理力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同时,将在北京、河南和陕西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试点。对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进度滞后、淘汰落后产能不力、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地区,将暂缓办理该地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具体到钢铁行业,今后,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将采取措施,重点推进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对装备实施高效除尘改造。虽然我国2012年新增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97台、烧结面积1.8万平方米,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仍有2/3的烧结机没有配备烟气脱硫设施,脱硫效率也不到40%,远未达到脱硫设施的设计值。
业内人士表示,提高节能减排的要求,不仅能促进环境保护,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措施,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如果能建立联网监测系统,把钢铁企业纳入统一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事件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主动减产、污染少、排放少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就能促进污染大、装备落后的企业尽快退出市场。业内人士提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一方面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另一方面,执法不严或选择性执法是目前最大的障碍,对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还要严格执行,确保其发挥实效。
轮台县节能减排投入占财政收入的5.39%
近年来,轮台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县人大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和严格行业准入、大力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进该县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采取“四条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有所下降。
2011年至今,该县累计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800.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39%。涉及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城市供排水、生活垃圾处理、节能惠民产品应用及农村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十余类节能减排项目。目前,已建成县城重要道路照明设施节能改造工程,并在重点公共场所投入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和灯具,建成农村沼气池2700个,改厕2583个。
据轮台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在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对行业、企业、项目均设置了投资额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准入条件,凡是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县内建设。项纳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进行审核把关。
安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重点领域
《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等,规划指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增长率在25%以上,年产值达到2200亿元,到2020年成为安徽省新兴支柱产业。
安徽加快培育和发展了8个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就是其中一员,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2012年,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个。
未来七年,安徽将努力构建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安徽支柱产业之一。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规划明确各个产业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节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环保产业方面,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药剂等环保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等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实施“城市矿产”工程,加快废钢、秸秆、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发展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再制造业等。
作为支撑,安徽将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分别是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大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壮大工程、节能环保家电产业升级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壮大企业集群。
节能环保汽车、家电产业等是安徽新兴产业亮点,规划提出,通过重点工程实施,到2015年,汽车、家电产业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创造的产值分别超过300亿元、200亿元;到2020年,力争节能环保汽车生产达到100%,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大幅提高,能效等级为一级的节能环保家电生产达到100%。另外,在秸秆利用方面,利用皖北地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皖北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发改委两项政策,把环境治理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确保治理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这两项措施分别是,1、对一些大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2、“十二五”踢出的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较大,煤炭提供了我国69%的一次能源消费和80%的电力消费,全球约一半煤炭在我国燃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城市环境污染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我国环境治理和低碳转型的总体战略中,减少排放就意味着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英国对付雾霾主要就是解决了燃煤等相关问题。曾造成伦敦超级雾霾的主要原因便是居民取暖和周围的火电厂排放污染,此后英国政府及立法部门行动起来,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日才还民蓝天。造成我国雾霾天气的元凶当然不止煤炭,比如还有汽车尾气排放,但煤炭仍是重要因素。英国当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我国当前相似,煤炭排放也是环境污染的主因。
然而,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易。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油气短缺、油气与煤炭的价格差异以及核电安全问题等,短期内很难进行有效的能源替代。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理论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一种倒逼机制。这种控制可能涉及GDP增长速度、能源结构、能源价格和产业结构,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次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主要就是考虑到煤炭替代所带来的能源成本问题。发达地区对能源成本上升具有一定承受力,对经济结构转型也有较强诉求。但要想有效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包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电价定价机制;提高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的积极性并加强监管;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完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等等。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就仿佛直接关紧水龙头,有利于试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除可趁此机会淘汰煤炭相关落后产能,还可推动能效提高,有其宏观必要性。过去,GDP能源强度是主要的能源约束指标,这种做法虽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但对能源消费的约束力不够,地方政府可同时把GDP和能源消费做大,借此满足能源强度指标。因此,“十二五”期间,唯有在继续加强能源强度约束的同时,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能增进节能减排考核实效。此外,对某个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限定可能迫使该地区的钢铁厂等高耗能产业迁移至其他地区,也存在试点地区煤炭消费向行政区域之外转移的风险。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政策导向上进一步加强引导,明确指出未来全国终将通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大方向,给煤炭消费大户以切实的压力和明确的指向,促动企业转型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广州市局节能降耗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帮助企业节能降耗
为了帮助工商企业更好的实现节能降耗,广州市质监局着力搭建起了节能降耗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编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规划,分析企业用能系统,掌握能源管理水平,排查用能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上半年共对12家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提出节能改造建议30余条,实现节能量约1万吨标准煤。
对企业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对7家企业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评价,提出降低污染、降低能耗及物耗的无/低费方案30个、中/高费方案10个,实现节能量约5000吨标准煤。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对3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评估,提出节能措施10余条,实现节能量约2000吨标准煤。
对重点耗能设备能源平衡进行测试。上半年为省内外7家企业开展重点耗能设备能源平衡测试,为推广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服务低碳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企业进行节能培训。为5家企业开展节能培训,增强企业节能意识及技术知识水平,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广州市质监局能源检测研究院“能源检测、节能降耗综合服务平台”被授予“广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