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消费场所成节能减排新关键
为了应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我国的公共机构、工矿企业都陆续开始采取措施节能减排。但是,一些高档消费乐场所的能源浪费问题突出,已成为一些城市的“碳排放大户”。专家指出,应该引导和提升高消费场所的节能减排工作,让“绿色低碳”成为其新模式。
根据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一些高档商场和酒店的室内温度仍在20摄氏度左右。一些商场或酒店等建筑为了追求灯光效果吸引顾客,外墙也安装满了霓虹灯。
目前一些星级酒店、特别是接待外宾比较多的酒店,确实空调温度设置偏低。仅靠倡导节能效果不明显,酒店方面为了考虑客户感受会提高成本来保障酒店的舒适程度。 对于高档商场和酒店,单项能耗对其成本影响很小,因而节能降耗缺乏动力。按规定一些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节能降耗工作,应该由商务部门进行引导,可是商务部门既不可能时时监测公共场所,也没有权力对违规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消费场所的员工,整体缺乏节能意识,加上管理环节的漏洞,致使能源浪费现象突出。
有专家认为,酒店、商场、娱乐场所等服务行业,整体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档次越高能耗越大,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城市“热岛”。在酒店行业总能耗中,电耗大约占到60%~70%。以浙江地区为例,空调占到酒店耗电量的40%左右,是最大的一块。所以目前豪华消费场所,急需要节能减排。
有关部门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做法,多方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首先,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对高消费场所违反节能规定的进行处罚。
其次,在商业服务领域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模式,让“绿色酒店”“绿色商场”成为“得实惠、有脸面”的金字招牌。另外在绿色认证和评比中,更加注重建筑的单位降耗水平。
节能环保产业需加快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既要有政策,更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家发改委7月11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经济“稳增长”过程中,工业能耗、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均同比有所上升,这表明国内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放松要求。
专家表示,此次会议明确的四项措施中,突出亮点很多。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呼声下,再次强调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这有望全面激发节能环保产业的活力。
政策加码提振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报告指出,上半年国内节能减排形势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可以概括为,在经济“稳增长”大势下,工业结构开始回归重型化趋势。在此过程中,传统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也在加快。报告提出,这意味着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仍存在巨大潜力。
此次会议对于推进产业发展提出了四项具体措施。专家分析指出,相比以往,此次的政策提法切中节能减排不利形势的要害,突出产业发展重点。
一位券商分析师也认为,此次会议提出的产业发展最大亮点集中于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等。该分析师指出,会议提出“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半时间,国内工业、建筑、公共交通等各领域的低端高能耗产品将有一半被淘汰,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政策提法。受此推动,未来高效电机、建筑高效照明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目前新兴的高效节能产品将加速全面进入各领域市场。
会议还提出要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产业。这虽不是首次提及,但此番政策重申意味着目前拥有近2000亿元产值的节能服务产业将始终受政策青睐。
该分析师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完善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意味着未来各地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有望向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倾斜,而非以往的工业基础设施占主体。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各类环境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将达4271亿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网的投资额就达2443亿元,占据超过一半份额。他认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成为投资热土。
财政给力激发企业活力
近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被列为政策重点,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绿色环保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这被环保业界人士普遍解读为“雪中送炭”式的政策抚慰。
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有专家近日表示,当前高层提出的盘活存量资金,针对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盘活各级政府财政的沉淀资金。未来盘活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快这些资金的特别是针对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的拨付力度。
这是对环保行业的一大利好信号。上述分析师表示,由于诸如水务、垃圾处理等环保细分门类的一大特征是属于市政公共事业,环保企业直接面对的客户是政府,营收来源是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这种行业特征让环保企业普遍面临由于政府结算滞后给企业造成的资金压力。
“如果未来诸如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行业的财政支付步伐加快、力度加大,那么环保企业的现金流就可以维持稳定,彻底激活企业成长力,项目订单的执行效率就会提升。这一方面能推进相关规划的落实,另一方面也能推动环保企业业绩迎来快速增长期。”该分析师表示。
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发展趋势
节能服务公司业务主要来源于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的节能减排需求。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行业仍然主要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钢铁、电力、化工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
其一、节能服务公司将持续向中、大型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应是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型化的阶段。“十一五”期间,在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变“多”的同时,整体能力并未明显变“强”。资产规模上亿的节能服务企业达到37家,公司平均节能量达到6.53万吨。这37家公司实现了总共节能量的接近70%,这表明节能服务公司中、大型化的特征已经日趋明显。
其二、节能服务公司将向提供全产业链、体系化服务进化。
其三、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扩张和局部整合将同时存在。截至目前,进入国家以备案和推荐形式认可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3210家,其中包括近30家A股上市公司。而有数据估算未进入备案名单的公司还有近1000家,这意味着国内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突破4200家。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已具备大规模整合的基本条件。一般而言,整合意味着企业数量的缩减,和企业单体规模的扩大。
河北省坚定不移走节能减排之路
2012年,河北省节能降碳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非常突出,必须迎难而上,拒绝理由,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向大气环境污染和水污染宣战,毫不动摇地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节能降碳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节能降碳减排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河北省政府已经确定今年节能降碳减排目标,当前最关键的是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抓好落实。一是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责任。要尽快分解下达各设区市2013年节能降碳减排目标任务。各设区市也要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做到工作全覆盖、指标全量化、责任全落实。各部门要对照责任分工细化分解,做到分管领导、负责处室、专管人员三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检验标准三量化。
二是提高管理水平,狠抓措施落实。要完善制度,加强监控,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在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减排工作中的管理水平。各部门在研究出台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时,特别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要增加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节能降碳减排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下决心解决城市市区及周边、铁路公路沿线等面上的污染问题。
三是努力实现突破,加快结构调整。加快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燃煤消耗,力争实现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突破。
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各自年度目标任务,采取经济、法律、科技、行政等各种手段,加强对节能降碳减排各环节、各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形成节能降碳减排工作的强大合力。
节能工作不断推进 节能市场显现商机
节能工作不断推进
电机节能工作近几年一直在不断推进。工信部今年4月份印发《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和涉铅行业绿色发展两个专项计划。计划除设定具体目标外,要按月、按季度设定进度要求,其政策和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强。
而此前的2012年5月,国家借《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163-2012)》的发布,大幅提高节能电机的准入门槛,明确限制普通能效电机的生产销售。同年11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出台关于高效节能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的补贴政策。
2011年3月,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我国实际上已经形成限制、推动、补贴、规划落实等一系列的行业推动机制。
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碍。由于对电机系统节能还存在不少误区,而且还存在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机系统节能工程的开展,使得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实施相比其他节能工程的进展缓慢。
据了解,目前能效三级是最低能效,于2012年7月1日废除,全行业正在推行二级能效,而现在国内市场90%尚未达到二级能效电机的水平,因为推广任务十分繁重。
关注节能政策
企业在生产应用高效电机时也需要关注好政策。一是落实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财政补贴政策。依据中小型抵押电机能效标准及高压电机相关规定,调整高效电机推广范围,公布生产企业及相关产品型号,加大高效电机推广财政补贴力度。
二是抓住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高效风机、泵、压缩机推广财政补贴政策实施的时机,逐步把选用高效电机作为产品入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必要条件,延伸财政补助,推广高效电机产业链。
国家有关部门还将支持福建、上海、浙江等省市建设三到五个高效电机定转子冲片产业化示范工程,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支持苏州、上海等地建设二到四个新型绝缘材料产业化工程,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支持武钢、宝钢等企业提升规模化生产高牌号冷轧硅钢片的技术,年产能力达170万吨。
企业面临机遇
电机及系统节能是各国政府公认的具有极大节能潜力的领域。目前,我国电机系统能效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按照GB18613-2012标准,我国目前生产和在用电机多为低于标准规定的3级能效电机。其平均效率为87%,而发达国家早已推行的高效电机效率已达到91%以上。美国的超高效电机效率更是达到93%,系统运行效率比我国高10%~20%,节能空间巨大。整体提升电机系统效率5%~8%,年可实现节电1300亿~2300亿度。
虽然我国电机能效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能效水平仍然较低。从电机自身看,我国电机效率平均水平比国外低3~5个百分点,目前在用的高效电机仅占3%左右;从电机系统看,因匹配不合理、调节方式落后等原因,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