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成就

1.能源形势与节能减排概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之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依旧不振、国内需求继续放缓的背景下,与前些年相比,我国经济呈现出“低增长、低通胀”的双低态势,全年经济增速为7.8%,虽较去年增速下降1.3%,但实现了国务院年初设定的7.5%预期目标。总的来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又有所提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预定的目标。《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6%,超过国家发改委为2012年设定的3.5%目标0.1个百分点。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口节能减排降耗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29%,超过工信部为2012年设定的5.0%目标2.29个百分点,1—11月,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超过全年7%目标1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52%、3.05%、2.62%、2.77%,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4.9%和81%。从产业结构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比1—9月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回落。因此,2012年的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成效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2.“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

  从企业层面看,2012年,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许多企业与重点行业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能耗总量跟踪控制,建立和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多维度分层分解控制节能减排指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日常管理等措施,为完成2012年节能减排任务做出了积极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一项重大行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建立在“十一五”时期“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基础上。2011年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先后联合制定发布“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等,努力实现“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2.5亿吨标准煤的目标。2012年,“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进一步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

3.中央企业继续领跑节能减排

  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力量,中央企业一直走在我国节能减排的最前线,中央企业的姿态和作为将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的未来。“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做好了带头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更是面临着标准更高、难度更大的节能减排目标。2012年,中央企业认真研究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排查整改,加强督查,强化问责,确保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对于新上项目和新并入企业,中央企业严格把好了节能减排关,坚决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加大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了完成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脚步,建立推行清洁发展新机制和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强化了节能减排管理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切实健全了组织体系和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以“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为使命,在努力稳固安全生产、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取得国家有关政策方针的支持以及企业内部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强化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节能生产,“两型”企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船集团公司下发了2012年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强调要把节能减排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来抓,在工程设施减排、工艺技术减排、产品减排、管理减排方面综合部署、全面推进;同时,根据造船和造机的生产特征,增加了一些新的监控考核指标力求把能耗效率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

4.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当前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虽然单位GDP能耗已经由1990年的0.7稳步下降到2010年的0.26,但仍然是高收入国家的1.76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21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46倍。其中,工业能耗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如何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电力、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取得新的成效。

节能空压机的工作原理与节能方法

      节能空压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将气体在压缩腔内进行压缩并使压缩的气体具有一定压力的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及其

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行业中它担负着为工厂中所有气动元件,各种气动阀门提供气源的职责.因此,空压机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

影响工厂的生产工艺.空压机的的种类很多,但其供气的控制方式都是采用加、卸载的方式.

      节能空压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其节

能方法有:

  一、空压机热能回收是一项非常环保的节能方式.空压机的高温油经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递到冷却水中,冷却水被加

热后流到保温贮水桶中,这样就可达到热能回收的目的.

  二、解决空压机泄漏和用气方式,空压机的节能,在及时治理漏气问题的同时还要避免不当的用气方式.

  三、节能改造空压机主要包括:

  1.变频调速方式 :减少压缩机从卸荷状态到加载状态这一突变过程带来的电能消耗;电机的运转频率降低至工频以下,

使电机轴的输出功率减少.

  2.集中控制方式:若用气量进一步减少,性能好的空压机则会自动停机;当用气减少到一定量时,空压机是通过减少加载

时间来减少产气量.

变频器通过交流电机实现节能

      变频器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源频率实现速度调节的,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率、高性能的调速手段,变频器是利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来实现电力电能大功率的变换及控制的电子电路装置,可直观地进行控制和显示。

      变频调速之所以节能,主要在于把全速运行中浪费的电能节约了下来。尤其是闭环调速系统,如恒压供水系统等,实现了按需拖动,几乎完全消除了拖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浪费。这是从大的方面实现了节能。

  事实上,在许多场合,还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在这一方面,还大有潜力。变频器可以省电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其实,变频器乃至电力电子产业实现的具体效果就是如下几点:

  1)进一步提高电能变换效率,降低待机损耗。

  2)避免电力公害,尽量减少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

  3)提高电源装置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4)降低电噪声。

  5)实现高性能可控性。宣钢炼钢厂除尘风机、水系统、给料系统也正是适应了变频器的这一特性,经过多次理论考证,采用了变频器,为我国的节能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水泵节能改造概述

       风机,水泵是目前工业现场中应用较多的设备,而且电机功率较大。在我国,电能最大的用户是电机,约占总耗的

70%。其中风机,水泵耗电占全部电能的50%,在通常设计中,用户配用电机的设计容量都要比世纪高出很多。也就是

大马拉小车现象,同时原风机送风系统控制大多数都是采用控制调风阀门的开度来实现实现变风量的控制,不管需要的

风量是大是小,风机则都是以设计时的最高转速运行,由于使用阀门调节开度来实现变风量的控制,调节方式不方便,

造成维护成本增加,系统不稳定性,管网损耗增加,又浪费大量的电能,即“放风就是放电”白白浪费掉,同时大电机在

工频状态下频繁开/停比较困难,对电网冲击较大,势必造成开/停机时的电流冲击,传统的调节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

企业生产工艺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电机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了设备的功率因数,延长了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

消除“水锤效应”对管道的冲击,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因为节电器强大的保护功能对设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近几年,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从实践结果来看,风机/水泵专用节

电器得到了良好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并且,也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同。

变频器已成为电机节能发展的新方向

      据调查,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到2017年将超越190亿美元。受工业节能强力拉动变频器最初用途是速度控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对能源运用效率要求的日益提高,逐渐被用于节能领域。据测算,使用变频器的电机系统节电率普遍达30%左右,某些较高场合可达40%到60%,节能效果显著。如今,变频器已是电机节能的发展方向。

  变频器作为变频调速的重要设备,凭借自身的节能优势以及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利好,已经拉开分享节能未盛宴的序幕。市场将迅速扩容随着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节能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国都在节能环保技术及推广方面加大投资,变频器节能作用日渐凸显,成为商家投资的“香饽饽”。尚普咨询电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总额为72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将会继续增长,到了2017年将超越190亿美元。

  目前,一般变频器的节电率在20%~30%左右,最高甚至可超过50%.以电力市场为例,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新建火电燃煤机组已全部要求同步建设脱硝工程、除尘技术改造工程对相应的设备,如空预器、引风机等的变频技术改造要求也迫在眉睫。放眼我国变频器市场,近几年保持着12%~15%的增长率。业内人士预计,现在中国市场上变频器安装容量功率的增长率实际上在20%左右。潜在市场空间大约为1200亿元~1800亿元,其中低压变频器约占市场份额的六成左右,其余四成由中、高压变频器占据。

  事实上,国内变频器市场的扩容,已经成为本土变频器企业崛起的催化剂。不可否认,我国变频器行业的发展是依靠外国品牌渗入成长起来的。

  不难看出,国内的变频器企业一方面要在外资品牌的入侵中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国内变频器市场需求扩大的现实,变频器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因此,一些缺乏变频器行业的沉淀、建立时间短、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困乏的企业将面临被洗牌的危险。部分新晋品牌为了打开市场,不惜一切代价,将市场竞争的矛盾转嫁为压缩制造成本、降低价格,打起了价格战。这些都不利于国产变频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