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钢节能实现技术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成本40亿元

唐钢公司2010年至2012年累计节约能源成本40亿元,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2012年度省“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能实现这么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唐钢公司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唐钢也成为省内首家获此殊荣的钢铁企业。

近年来,唐钢前前后后投资了30多个亿用于节能减排项目,打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的责任型企业,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在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唐钢节能减排工作再次提速,全面实行技术节能减排。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展以煤气、余热、余能综合利用为核心的节能技术攻关活动,实现了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协调发展。去年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1年削减10.5%,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14.9%,COD排放量削减17.8%,氨氮排放量削减14.9%,烟(粉)尘排放量削减7.3%。目前,通过严控烧结原料硫含量,炼铁北区三台烧结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国家现行排放标准35个百分点。

唐钢全面践行先进经济运行理念,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佳业绩。积极发挥能源管控中心作用,持续推进能源高效利用,大力度降低能源成本。去年实现节能12万吨标准煤,并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580公斤标准煤的吨钢综合能耗目标。二次能源发电水平显著提升。唐钢本部利用二次能源发电量25.3亿千瓦时,较2008年提高了82%;吨钢发电量320千瓦时,较2008年提升了一倍;日发电量最高突破830千瓦时,自发电比例最高达到77%。

为进一步发挥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唐钢目前正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烧结机低温和高温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工厂化试验工作,力争早日攻克烧结机脱硝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

蒙东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发改委备案助力内蒙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5月16日,蒙东节能服务公司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第五批备案,这标志着蒙东节能在促进内蒙古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有了更大的平台。

  蒙东节能服务公司创办于2012年5月末,同年年12月份获得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自成立之日起,蒙东节能缺乏经验,遇到了不少困难,公司上下齐心协力一一克服,向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上报节能申报材料,并积极跟有关部门沟通汇报,阐明节能服务将给蒙东地区带来的节能效益。最终申报材料通过自治区发改委审核,上报国家发改委。

  蒙东节能服务公司在创办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公司组建开办、机构建设、业务开展同步推进的目标,获得了东北电监局颁发的承装、承试四级资质,完成了一项节能服务和三项技术服务项目的任务,年节约能量900吨标煤。

  2013年,蒙东节能以通过发改委本案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在科技项目、节能服务管理上下功夫,真正将科技项目的研发作为提专业能力的手段,实施一批节能服务项目,努力实现建设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项目,争取有二个项目纳入国网公司典型案例库,同时储备10个及以上项目的目标,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贡献。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激烈,只有通过并购整合才能做大做强

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公布后,备案的总公司数量达到3210家,其中还有30家A股上市公司,据悉,我国还有1000家左右尚未备案的公司,也就是说,我国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总数应该超过4000家。连同2012年创下的1650亿元产值,说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

2011年发改委决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备案制”,并对进入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国家财政补贴,“备案制”成为节能服务产业领域最重要的政策机制之一。

  在国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形势下,国内节能服务产业产值不断增长,2012年底规模达1650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以近几年备受政策青睐的合同能源管理(EMC)为商业模式,目前EMC项目投资总额达557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节能量1882万吨标准煤。

  通过备案的公司如果达不到发改委的要求也有可能被踢除备案名单的,去年以来已有32家由于资质不足而被剔除出“正规军”行列,甚至被追回此前获得的节能补贴。

  在鱼龙混杂之外,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目前还在经受诸如苏伊士、施耐德、英格索兰、SK等外资企业的冲击。此外,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介绍,节能服务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节能减排力度受挫,节能服务的实际市场需求难以放量增长,进而不断加剧这一新兴领域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目前国内节能服务产业集中度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产业正在遭遇规模庞大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节能服务产业的并购整合潮来解决。

  目前节能服务用户对于综合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且,多数用户节能需求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单一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对节能服务的需求。

  此次进入第五批备案名单的888家节能服务公司,绝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和建筑节能的某一细分环节,例如不少企业是从LED灯生产转入照明节能,对于建筑节能集空调、锅炉及照明等综合化服务需求,可能无法满足。

  事实上,整合趋势已显现出苗头。2011年以来,国内数家节能服务上市公司均已开启产业纵向整合步伐,如达实智能先后收购北京启迪德润、联欣科技,达实智能从单一建筑智能化业务向绿色建筑供电系统服务商延伸,并壮大为一家全国性公司。此外,英威腾收购合生动力,也实现了自身产业链纵向延伸。外资近来也在通过横向并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如施耐德并购利德华福、罗克韦尔自动化并购九州电气变频业务等。据王禹淇介绍,2011年到2012年间,国内节能服务产业共披露并购案例19例,交易金额达近80亿元。
  种种迹象预示着这一产业即将进入全面整合阶段。

湖南节能服务公司共有162家通过发改委备案

发改委公布了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湖南新增41家通过备案的公司,使得湖南通过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达到162家,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最近几年,随着湖南工业的快速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也迅速发展,省政府还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纳入了《湖南省“十二五”节能发展规划》,鼓励并支持“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模式的推广。

现阶段,湖南从事节能服务相关职业的人数超过1万人,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变频、能量系统优化、中央空调节能技改、绿色照明和建筑节能等。同时在这162家已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中,有80%集中于长株潭地区。

合同能源管理实质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各方根据事先协议从中分享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耗能企业所有。

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可以由企业投入,也可以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国家财政也会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相关支出。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

省发改委透露,下阶段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有关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好节能服务公司“三免一减”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担保金融服务,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银企对接,加快促进全省节能服务产业提质升级。

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备案名单公布,谈谈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现状

 2013年5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第五批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备案名单。这次公布的通过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共有888家,这样通过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累计总数已达3210家。


  从公布的公司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广东(含深圳)120家、北京119家、江苏73家名列三甲,而西部省份备案节能服务公司仍然很少,如青海1家、宁夏回族自治区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家。东多细少这种格局依旧未能被打破。

  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仍不能满足需求

  近年来,国家各种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五大重点工程后,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增长迅猛,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改造项目的合同金额也连续增长,为推动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担从中国整体节能需求而言,现在的30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任不能满足需求。

  产业整合正消然展开

  五批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超过3000家,但各节能服务公司的基础、心态、目的都是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的差异化,导致有些节能服务公司已经上市,有的只做了一个或几个很小的项目,有些正在考虑如何整合资源迅速做大做强,有些还在为资金、技术、人才而发愁。而产业内节能服务公司间的整合正在悄然展开,这种整合会使具备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迅速做大做强,从而使产业更加有序发展。

  诚信仍然是基业长青的主题

  节能服务公司的快速崛起对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都是件好事,迅速增长的背后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刚刚取消了17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资格,并收回了财政奖励资金,而去年也取消了15家,这其实传递出某种信号,备案从而获得一定的财政奖励,是国家扶持产业发展的一项举措,但备案不应成为节能服务公司的终极目标,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才能推动产业以及节能减排事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