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宇杰告诉你:电机的级数多与少存在着哪些区别
八极电机就是转子有8个磁极,2p=8,即此电机有4对磁极。一般汽轮发电机多为隐极式电机,极对数很少,一般为1、2对,而n=60f/p,所以他的转速很高,最高可达3000转(工频),而水轮发电机的极数相当多,转子结构为凸极式,工艺比较复杂,由于他的极数很多,所以它的转速很低,可能只有每秒几转!
相同功率的异步电机,极对数越多,需要的定子槽数就越多,定子铁心直径就越大,电机体积就越大。越大重量就越重 相同功率的异步电机,极对数越多,电机体积就越大,实际的铁损和铜损也越大,效率就越低。
相同功率的1400转的四极电机和2800转的二极电机的优缺点比较如下:1400转的四极电机的优点是转速低,扭力大,变速简单,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带动多种生产机器,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线圈用铜多。
2800转的二极电机的缺点是转速高,扭力小,适用范围窄,只适用于轻负荷,高转速的工作方式,比如用于排气鼓风机,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线圈用铜少。
山东计划2017年削减煤炭消费量2760万吨以上 催热节能环保产业
山东计划2017年削减煤炭消费量2706万吨以上,将全省2017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8233万吨以内。
从山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山东省已把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关停燃煤小锅炉、清理违法违规电解铝项目、减少低效煤电机组发电计划等措施列入日程表,将在2017年底之前陆续完成,以达到削减煤炭消费量的目的。
山东是中国重要产煤省份,也是煤炭消费大省,每年用煤约4亿吨,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利用率低而排污量高,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姚云辉说,工业节能与大气污染治理等环保问题关系紧密,山东已逐渐将提升生态环保与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结合施策,致力于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
据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主任刘绪聪介绍,为实现降低污染、转型升级双重目的,山东省制定了“工业绿动力”计划,目前现已建成11个“高效煤粉制备中心”,每年可供应煤粉736万吨;同时还建成107个太阳能工业热利用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0.8万吨。
“工业绿动力”计划不仅倒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而且使得节能环保产业在山东的市场需求得到释放,刘绪聪说,检测服务等新兴行业在山东找到了“买家”,泰安、淄博、临沂等地的高效环保煤粉锅炉销量也大幅提升,但目前国家尚未制定高效环保煤粉和高效环保煤粉锅炉的相关标准,这增加了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在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监管难度。
据悉,山东经济近年来逐渐放缓,传统动能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新动能尚未形成强力支撑。为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山东计划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能源原材料、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医养健康、旅游、现代金融等十大产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表示:9 月底前要初步完成京津冀大气环保局组建筹备和试运行
9月6日,接近环保部的消息人士表示,《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已向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征求了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该机构名为京津冀大气环境保护局,机构设在环保部。
机构将成为中国首个为重点解决区域大气环境问题而设置的跨地区环保机构,机构成立后将在今冬明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个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强化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就是为了在京津冀地区制定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治污行动、统一的预警方法与机制等。”该消息人士表示,今年环保部“重拳出击”,采取了大力度的“冬病夏治”措施,这一机构的设立将成为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保障措施之一。
9 月底前要初步完成京津冀大气环保局组建筹备和试运行
日前,环保部会同发 改委、财 政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政府共同设计和推出了“1+6”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体系,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2+26”城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双降”15%以上的目标。
已经印发的143页厚度的攻坚行动方案中,专门提出要设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相关机构。“环保部、中央编办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快落实《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完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开展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重点解决区域大气环境问题。”
方案中要求,2017 年 9 月底前要初步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相关机构组建筹备和试运行,提高跨地区环保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能力,推进跨地区污染联防联控,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形成系统完备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多主体互利互助的协同治理体系,有效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9月5日,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环保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第4次全体会议上,听取并原则同意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筹备组建工作方案。
李干杰要求环保部机关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任务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筹备组建和试运行,充分发挥其在今冬明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的作用。”
解决京津冀不能制定统一规划、标准、环评和监测的难题
为落实“大气十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区域内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通过定期领导小组会议和办公室工作会议两种主要形式,研究协调解决区域内突出环境问题,并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联席会议还负责通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
但环保部官员认为,这种协调小组,作为协调议事机制只能发挥协调作用,没有具体职能,不能制定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使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打折扣。
这一困境,也成为首个跨地区环保机构在京津冀地区设立的直接原因。
2016年,原环保部部长,现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题询问时表示,水和大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常常以区域性、流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污染的空间分布又和行政区划不一致,所以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流域的环保机构至关重要。
“尽管环保部门在推动区域和流域管理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效,一些地方政府因为各自的发展阶段、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各自为政,导致各地在环保目标、政策标准、执法尺度方面难以统一。现有的协调机制也比较松散,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权威性不足。”陈吉宁说。
而目前环保部在全国派出的六大环保督查中心通过执法、督察等手段推动地方履行环保职责,但这些督查中心作为中央环保机构监督执法职能上的派出机构,制安排仍然比较乏力,缺少管理职能,与真正的区域环保机构的职能定位有所差距。
早在2015 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就已经提出“在部分地区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提出“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
2016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再次明确“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方案”。
9月1日,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向媒体表示,按照中央改革的工作部署,环保部会同中编办已经编制完成了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的试点方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35次会议已经通过,要求紧紧围绕着这个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突出的环境问题,理顺机构,理顺管理的机制,尽快来落实问题。
“现在方案报上去了以后,等中央批复之中,估计很快就下发。那么下发以后,我们会按照中央批复的要求,紧锣密鼓的来抓设置,我们现在也在有序的向前推进。” 刘炳江说。
来源:点绿网
国家发改委将大力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推进去产能工作
日前,根据国家发 改委发透露,未来将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六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未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产能退出、职工安置、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供需平衡和稳定价格等重点工作。
2017将作为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发挥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扎实推进钢铁去产能各项工作,坚决取缔“地条钢”产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17年全国共有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四川、云南、新疆12个省(区、市)和中央企业安排了粗钢压减计划。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已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5%左右,全国已有广东、四川、云南3个省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取缔了存在的“地条钢”企业。
而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行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效果和积极影响不断显现。今年上半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的累计销售收入是1.75万亿,同比增长了35%,实现利润532亿,比上年增加了406亿,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盈利。但与此同时,还有近14%的钢厂是亏损的,而且利润率与2008年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发改 委表示,未来将严格落实进度质量要求,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督促相关地区按期完成全年粗钢压减任务,彻底取缔“地条钢”;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开展进一步调查工作,组织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抽查;保障供需总体平衡,提高钢材有效供给水平,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宣传去产能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营造有利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加强钢铁去产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分析,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去产能工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说,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非常重要,预计行业重组速度应该会逐步提高。目前,整个行业负债率过高,对未来发展不利,要做好去杠杆工作,为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
来源:中国工业节能
节能工作获国家重视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节能成为国家和社会全体的共识,同时也随着国家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政府和规定,并不断的优化与推广,以支持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这无疑表明我国节能市场潜力巨大,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节能产业模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节能工作获国家重视
数据显示,2003-2014年间,尽管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在下降,天然气以及新型能源所占比重在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天然气及新型能源所占比重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以天然气为例,2010年,有16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占到50%以上,而我国2014年天然气的比重仅为5.7%,能源结构仍以原油和原煤为主。
此外,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国内、国际的能源价格都在迅速上涨,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了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成本,而国内能源利用技术、能源产品和能源管理与使用模式的落后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相比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此,节能降耗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也说明了国内节能服务产业、能源管理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可期
过去10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规模年复合增速近60%,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16%-25%的年均增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30%的节能项目都是通过EMC模式建造与营运的,而目前在国内,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才刚刚起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积极推广。预计到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将达到204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
2016-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投资规模预测图(单位:亿元)
此外,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产值超过1500亿元。据此估算,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产值将达3093亿元,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2016-2021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值规模走势图(单位:亿元)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