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环保督察覆盖了8大省份 问责6471人

  从22日开始,第四批环保督察陆续向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省(区)反馈督察意见,并同步移交督察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

 

  截止目前,督察组交办的40706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立案处罚10806家,罚款54759万元;立案侦查335件,拘留424人;约谈4855人,问责6471人。

 

  督察指出,8省(区)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主要问题有:

 

  (1)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认识尚不到位,环保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省直部门对自身承担的环保职责不清楚、不重视、不落实,认为是替环境保护部门“扛活”。

 

  (2)一些地区大气和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严重滞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3)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保护,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较为普遍。

 

  (4)部分沿海地区违法围海填海和违规养殖情况常见,岸线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情况突出。

 

  (5)一些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破坏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违规审批,违规建设,以及只开发、不修复等现象依然多见。

 

  督察要求,8省(区)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制整改方案上报国务院,并按要求向社会公开;应加强督察整改,通过省级电视台、省级党报、省级政府网站等定期公开整改情况,营造良好的整改氛围;应组织对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应不断推动发展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据悉,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将对各地督察整改情况开展清单化调度,并视情组织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来源:人民网

四川成都加快工业绿色发展 筑牢产业绿色发展屏障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成都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产业优化布局为支撑,以绿色改造为抓手,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保障,全市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优化产业布局规划  形成工业发展新动力

 

  工业绿色发展本质上是要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产出的局面,“调高调优”产业结构,发掘新的绿色增长点,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经过多年优化调整,全市工业基本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等主导产业,建材、冶金、轻工等传统行业占比不断下降的产业格局。

 

  为加快建设国家制造强市,成都市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逐步实现由以资源加工型、高能耗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低资源消耗、高智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从产业顶层设计构筑产业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考量城市空间格局、周边环境生态承载、园区产业优势、要素资源保障等因素,融入工业绿色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各园区的主导产业,以及重点发展行业和细分领域,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环境控制、投资强度、产出水平、建筑强度等准入标准,推动优质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科学规划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推进产城一体建设,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东进”发展,将工业重心向龙泉山东侧转移,以减少工业发展对成都平原区域的影响,控制成都西部区域工业规模和开发强度,坚决守好生态红线,发展绿色工业。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036.1亿元,汽车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57.3亿元、整车产量94.9万辆,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总量比重达59%。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强化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

 

  对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依赖度过高的落后产能以及不符合全市产业规划的行业坚决实施淘汰,为新兴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办法》,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做到应退尽退。

 

  目前,全市已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其中,攀成钢在实施关停后,启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原有厂址重点规划建设攀钢积微智慧产业园和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产业发展理念上与绿色工业接轨。

 

  在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支持传统行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鼓励创新改造,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打通传统行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着力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应用到传统产业各环节,鼓励以高效高质技术替代传统落后技术,有效提升传统行业技术水平。目前,成都市水泥、平板玻璃、火电等典型传统行业均已实现全行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提高了行业技术生产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已实现超低能耗和污染物超低排放,成为西南地区率先全面完成超低排放的燃煤火电企业;3家水泥生产公司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泥煅烧工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均实现智能化控制,能耗及排放均大大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3家平板玻璃生产公司均采用行业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用水全部实现“零排放”。

 

  全面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 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

 

  为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规范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激活生产活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全市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从2017年3月开始,成都市全面启动“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工作,明确了清理整治范围、标准和时限,出台了“依法关闭一批、整改规范一批、调迁入园一批”三个一批分类处置原则,实施“散乱污”整治网格化管理,设立网格督查员,加强督查检查,完善分类处置台账,依法依规开展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散乱污”工业企业14148户,目前,对照“三个一批”,正在加强关闭整改。

 

  同时,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鼓励企业“煤改气”“煤改电”,进一步降低全市煤炭使用量。积极协调省发展改革委落实优惠电价,制定出台“煤改气、煤改电”差别化补贴政策,协调相关市级部门、供电部门,开通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项目环评等行政审批专用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2015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177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

 

  围绕大气处理、水处理、节能等技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全市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和节能环保先进技术。2016年,金堂县节能环保装备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锦江区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被省环保厅授予“四川省环保服务业示范园区”,全年313户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3.7亿元,增长7.6%。

 

河南将全面推进七大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推进钢铁、水泥等七大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2018年10月底前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水泥、陶瓷等企业,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具体要求如下:

 

  (1)钢铁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24家钢铁企业烧结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烧结工序烟气在基准氧含量16%的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2)水泥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73家水泥熟料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水泥窑废气在基准氧含量10%的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3)焦化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21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焦炉烟囱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焦化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4)炭素行业(铝用炭素)。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113家炭素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煅烧、焙烧工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炭素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5)电解铝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13家电解铝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电解槽工序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2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电解铝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6)平板玻璃、电子玻璃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16家平板玻璃和电子玻璃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电解槽工序烟气在基准氧含量8%的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平板玻璃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原则上不再纳入橙色及以下污染管控范围。

 

  (7)陶瓷行业。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60家陶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喷雾干燥塔和窑炉工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陶瓷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

来源:河南省政府

热烈庆贺中科宇杰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近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发布了《关于公示丰台园2017年第二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的通知》,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通过认证,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殊荣。

 

 

  据了解,此次的企业认定工作是由国家科技部门牵头负责,在各省市地方科技机构的配合下,依据行业标准,对边界尚未明确的高新技术企业群进行资格认定 ,具有权威意义。这意味着中科宇杰在高新技术实力、产业成果等方面得到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的一致认可。

 

  北京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杰”)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来自北京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提供节能诊断、节能解决方案设计、节能改造、节能项目运营等服务。

 

     中科宇杰的节电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应用该节电技术的产品包括 智能风机节电系统、智能水泵节电系统智能空压机节电系统智能注塑机节电系统智能中央空调节电系统智能灯光节电系统智能路灯节电系统智能高压电机节电系统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楼宇、院校、银行、油田、船舶等领域。

 

 

福建第一批售电公司公示 包含53家售电公司

  福建电力交易中心12月18日发布了关于公示2017年第一批受理注册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本次一共公示53家售电公司,从第一批售电公司的公布情况来看,福州地区占比最大,一共有28家,其次为厦门地区有13家,此外漳州地区有3家,泉州地区有3家,三明地区1家,南平地区1家,宁德地区4家。公示期为2017年12月18日至2018年1月17日,时间1个月。

 

详情如下:

 

来源:福建电力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