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托管包含着什么业务 具有怎样的优势

  碳资产指碳交易机制下产生的,代表温室气体许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减排项目产生并经特定程序核证,可用以抵消控排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

  狭义的碳资产托管,主要指配额托管,即控排企业委托托管机构代为持有碳资产,以托管机构名义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交易;广义的碳资产托管,则指将企业所有与碳排放相关的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策划实施,包括不限于CCER开发、碳资产账户管理、碳交易委托与执行、低碳项目投融资、相关碳金融咨询服务等。

  碳配额托管作为活跃碳市的一种创新性机制,核心是由交易所认可的机构,接受控排企业的配额委托管理并与其约定收益分享机制,并在托管期代为交易,至托管期结束再将一定数额的配额返还给控排企业以实现履约的模式。碳配额托管的优势在于:

  (一)通过托管机构把控排企业闲置在手中的配额集中起来拿到碳市场进行交易,从而活跃碳市场;

  (二)有利于帮助控排企业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控排企业通过配额托管既可以完成履约又可以取得额外收益;

  (三)托管机构可以低成本获得大量配额从而交易获利;

  (四)交易所可享大量碳配额流动性释放带来的佣金。

中科宇杰带你了解下专家们是如何去点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下面来看下专家们是如何来评价看待绿色建筑的: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绿色建筑的益处可延伸到工作以外,包括提升睡眠质量。例如在绿色认证建筑内工作的人能够获得更高的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分数,并出现较少病态楼宇综合症。

  德中环保咨询研究员郭少君称,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很快,节能建筑刚性要求严格,新建项目基本都要求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但绿色建筑机制还不完善,主要靠政府推动。

  中国绿色建筑促进会负责人表示,比如,开发1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出200多元,但是在用地、设计、审批等方面的花费仍旧不菲。目前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存在着偏高或者参差不齐的局面,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从3.6%~9.3%不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建筑课题组负责人朱颖心认为,很多真正节能、节材的建筑是出于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的目的才建成的,因此并不应该是昂贵的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对政府投资的项目,绿色建筑增量投资由政府资金承担;社会投资的项目由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被认定为第一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10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第二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8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500万元;第三年度的示范项目,资金奖励标准为600元/平方米,且单个项目不超过2000万元。虽然这项支持并不针对消费者个人,但是对于开发商的资金补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者的购房压力。

中科宇杰解答:国内碳市场的交易机制的研究包括了什么内容

  国内学者对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和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的描述性分析。关于我国是否参与国际碳市场,参与碳市场对我国的影响。学者们分别对碳市场的结构、特征、发展方式、配额分配等进行了研究。

  关于我国参与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碳交易市场的影响与分析。徐玉高(2000)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态势进行了时点分析,并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策略选择。徐嵩龄(2001)对现时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以及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的减排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了全球实施GHG减排的伦理规则,对GHG减排政策和经济影响进行数量分析的概念、方向与指标,对我国实施CDM机制的前景进行了测算并对我国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提出了行政政策违议。 刘伟平、戴永务(2004)对国内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分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意义,并就碳排放权交易中各国初始碳排放权的合理配置、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中国林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在我国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陈文颖等(2004))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2005)认为根据“两个趋同”的分配原则,中国可以 实现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前不承担绝对减排义务,但是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考虑大量的 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改善 区域坏境、减轻社会压力相一致的减排对策与措施。这些减排对策与措施真正得以实施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将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

  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面临着参与国际碳减排的巨大压力。杨红强(2005)认为利用《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承诺期对发展中国家无减排义务的有利安排,中国应慎重参与国际碳贸易,在合理有效利用碳贸易带来的技术与资金转移的前提下,重点加快后期谈判中碳贸易与本国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的建设。程南洋等 (2006)认为环境保护通过影响成本对国际碳贸易产生影响,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效的。而我国循环经 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处理好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关系,并合理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的双效作用,为《京都议定书》第三轮承诺期谈判做好准备。

  关于碳市场建立的艰巨性,周海屏(2003)提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关系到包括自然科学(物埋、化学、生态等)和社会科学(金融、统计、会计、行政、法律等)的许多领域,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完善、体系的建立要花很长的时间。

  关于碳市场的待征,林德荣(2005)描述了碳排放权市场形成的两种机制,并总结了碳排放权市场具有以下待征:市场规模总剧膨胀,私人公司踊跃参与,发展中国家正成为主要的卖方市场,各种市场创新体系相继出现,减排单位交易体系的创建,京都减排单位市场的壮大。

  关于国际碳排放市场的结构,章升东等(2005)将国际碳市场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定性划分,然后着重从交易主体、交易数量和交易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市场展开深入分析,认为当今的国际碳市场已经形成以项目市场为主流市场、准许市场为辅助市场的基本格局,并对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做了预期。

  关于碳市场的具体发展方式,涂毅(2008)对中国 在国内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勾画了蓝图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他指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应分为两类,即国内交易和国际交易。国内交易市场应建立在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之上,利用配额的方式使国内企业间实现排放权的流通交易;;国际交易则主要是面向国外购买商交易,开发和提供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洲排放交易体系等成熟交易所相同的产品,并进行交易。国内应该尽快建立起实体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各会员和参与者提供交易场所。同时,实体性的交易市场也 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市场交易平台,以便注册用户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利用此交易平台,会员可以卖出超标减排量来获得额外利润,或者买入不足的减排量以履行义务;系统地做好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向股东、评议机构、市民、消费者和客户展示有关气候变化的战略远景;通过及早采取具有信用度的减排和认购补偿行动,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得到认同;通过交易所聘请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量审核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定期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有选择地采用各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

  关于全球碳排放市场中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徐玉高(1997)认为:全球气候变化不是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果,而是历史排放的累积效果,因此,在探讨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时还应考虑各国的历史排放量。陈文颖、吴宗鑫(1998)提出两种综合考虑公平和效率的碳权混合分配机制,认为:若综合考虑公平、效率和全球收益这 两个方面的因素,采用人均碳排放量和GDP碳排放强度 (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加权平均、以人均碳排放量为 基准,兼顾GDP碳排放强度这两种混合分配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陈迎(2002)认为,应重视温室气体减排的国内层次的公平问题,重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权益,还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排放权的新槪念:(1)基本需求的排放权;(2)部分可贸易的排放权;(3)完全可贸易的排放权。潘家华(2002)还从福利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人文发展权限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碳排放需求,论证 在当前水平下限制低收入国家国民的碳排放,将会对低收入人群的发展权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摘自:我国节能以低碳的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作者:刘婧

中科宇杰: 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废气的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特点是数量较大,有机物含量波动性大、可燃、有一定的毒性,有的还有恶臭,而氯氟烃的排放还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石油和化工工程以及实话产品的存储设施,印刷及其他与石油和化工有关的行业,使用石油、石油化工产品的场合和燃烧设备,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有机废气的源头。

  在对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回收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选择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变压吸附、冷凝发和生物膜法等;二是消除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反应,用光、热、催化剂和微生物等将有机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包括热氧化、翠花燃烧、生物氧化、电晕法等离子体分解法、光分解法等。

(1)活性炭吸附法

  在我国对浓度较低的气体污染物的净化手段主要是采取吸附法为主,常用的吸附剂有多孔炭材料、蜂窝状活性炭、球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新型活性炭以及分子筛、沸石、多孔粘土矿石、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活性炭多呈粉末状或颗粒状,大部分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于各种净化设备钟,必须使活性炭具有一定形状和支撑强度才能使用。活性炭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后,能产生于丰富的微孔结构,这些人眼看不到的微孔能够依靠分子力,吸附各种有害的气体和液体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但是活性炭吸附剂是一种不耐高温的吸附剂,在湿润的条件下不能保持很好的吸附能力;易燃,较快达到饱和吸附而失去效用,吸附剂需定期更换的确定;其次,吸附法会产生二次固体和液体污染物。

 

(2)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法是以催化燃烧代替传统的火焰燃烧,降低了燃烧温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另外,催化燃烧产生的热流温度适中,无需冷却空气的稀释,提高了热效。不过,催化燃烧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的气体燃烧条件比较苛刻,需高温,高空和高水蒸气分压,因此催化剂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高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水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抗中毒能力。而通常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是相矛盾的,另外该方法对机械强度要求也较高,要求能抗冲刷和热冲击。

 

(3)生物膜法

  按照传统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a、废气中的有机污染首先与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b、溶解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微生物捕获并吸收;c、微生物以有机物为能源或碳源进行生长代谢,从而将其分解为简单无毒的无机物和低毒的有机物;d、生物代谢产物一部分重新回到液相,一部分气态物质脱离生物膜,通过扩散进入大气。根据此理论,生物膜净化有机气态的速率抓哟取决于气相和液相中有机物的扩散速率以及生化反应速率。

  生物膜法具有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单也存在着反应装置占的面积大、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

 

(4)先进氧化法

  先进的氧化法是指产生OH•过程,以及产生的OH•诱发一系列的OH•链反应,攻击各种污染物及微生物,直至降解为CO2 、H2O及无机盐,实现零环境污染、零污染排放。先进氧化方法是在不断提高OH•产生效率和应用效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工业上的有机气体净化处理,无论是广泛采用的传统处理方法还是新开发的处理技术,都要考虑到应用的实效性。目前,除了推广传统工艺外,应鼓励重点开发新的技术,以达到提高去除效率、降低投资运行费用,减少二次污染的目的。

中科宇杰:融资租赁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融资租赁行业的一般分类方法,融资租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直接融资租赁:出租方根据承租企业的选择,向设备制造商购买设备,并将其出租给承租企业使用。租赁期满,设备归承租企业所有。适用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购置;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售后回租:承租企业将其所有的设备以公允价值出售给出租方,再以融资租赁方式从出租方租入该设备。出租方在法律上享有设备的所有权,但实质上设备的风险和报酬由承租企业承担。适用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具有新投资项目而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持有快速升值资产的企业。

  厂商租赁:厂商租赁是设备制造厂商与租赁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以融资租赁方式为购买其产品的客户进行融资,并进行后续设备资产管理的一种业务模式。适用于设备制造厂商。

  杠杆租赁:由出租人牵头作为主干公司,为一个超大型项目进行融资的租赁方式。出租人成立一家项目公司,投资租赁物购置款项的部分资金,并以此作为财务杠杆,为租赁项目获取全部资金。适用于轮船、飞机、大型成套设备、通讯设备的融资租赁。

  委托租赁:出租人根据委托人的书面委托,向指定的承租人办理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归委托人,出租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担风险。此模式可实现与投资机构、优势企业进行租赁投资合作。

  转租赁:以同一物件为标的物的融资租赁业务。转租人从其他出租人处租入租赁物,再转租给其他第三人,租赁物所有权归第一出租方,转租人收取租金差。

  分成租赁:承租方向出租方交纳的租金与营业收入挂钩,收取一定比例,这种租赁方式可以提高承租方积极性。租期结束后,可以优惠的价格将租赁设备转让给承租方。

  合成租赁:除了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经营服务、资产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全方位租赁服务方式。

  联合租赁:由两家以上租赁公联合对一个项目进行融资,提供租赁服务。

  结构共享租赁:一般运用于大型项目。租赁公司提供包括购置设备、运输、建筑安装、技术服务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项目建成产生效益后,除约定租金外,租赁公司分享项目效益。在成本和项目预定收益收回后,租赁公司仍将按比例长期享有收益分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