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能耗和碳强度下降目标的措施有哪些?

  “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能耗的强度要下降15%,碳强度要下降18%,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要达到15%,中国森林蓄积量已经完成任务,要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特别是煤炭的消费量。今年的目标是全年能耗的强度要下降3.4%、碳强度要下降3.9%,前三个季度能耗的强度已经下降了5.2%,碳强度下降了6%左右,前三个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的节能降碳的目标,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三产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2.8%,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的工业快了4.6和4.8个百分点,这都是低碳、低排放的产业,现在调整结构之后发展的比较快,减少了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是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工业要继续采取措施,在交通和公共领域要深化节能提高能效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做好工作。

  三是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完善一些经济政策,如资源环境的价格改革,健全低碳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善财税的激励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主要是要在价格、税收、财政政策上体现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这些企业项目的发展。

  四是碳市场和低碳试点的工作还要继续推进。所有试点的省完成的碳强度下降比全国的平均值要低了5%,试点单位是非常起作用的。试点单位能做到的,其他的地方也是应该能够做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十三五”目标的实现。

十一月环保政策动向

  11月份环保行业的政策动态活跃: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防治掺煤监督管理指导意见》;发改委关于征求对《“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保部发布《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众多环保政策动态对整个环保行业的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极大影响。

  中科宇杰带来你看下十一月份关于节能环保的相关政策:

  工信部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日前,中科宇杰从工信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已经下发。规划提到,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制造,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应用和全面普及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水工艺装备。全面建成企业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环保在线监控体系。研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焦炉和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综合污水回用深度脱盐等节能环保难点技术示范专项活动。

  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近日,中科宇杰从环保部官网获悉,环保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住建部司函-环境工程等八个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将取消

  住建部市场监管司与2016年11月24日发函对取消8个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征求意见,8个工程设计专项包括:建筑装饰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幕墙工程,轻型钢结构工程,照明工程,消防设施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和环境工程。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推进工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日前,中科宇杰从工信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已经下发。根据规划,将重点发展高效、绿色的原材料工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钢铁工业推广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长寿高炉系统、冶金副产物治理及资源化应用等节能减排技术。有色金属工业推进节能环保与循环利用,发展冶炼渣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废水治理及循环回用技术,冶炼烟气治理及余热利用技术,废铅物料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高铝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及综合利用技术。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重点发展水泥窑安全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成套技术与装备,原料、燃料均化配置技术,窑体氮氧化物消解和窑尾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平板玻璃重点发展节能窑炉新技术,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

  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日前,中科宇杰从吉林省环保厅获悉,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吉林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已经下发。征求意见稿提到,实施开展工业企业脱硫脱硝工程。2017年底前,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大型集中供热燃煤锅炉、钢铁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制企业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全部建设脱硫设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大型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部建设脱硝设施。2018年底前,全省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现役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全部达标,适当增加超低排放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

  浙江省节能“十三五”规划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浙江省发改委获悉,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

河北省通报“十二五”及2015年节能减排考核结果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及2015年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结果的通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通报提出,2011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推进措施,推升工作效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十二五”及2015年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结果显示,在节能方面,唐山、石家庄、秦皇岛、承德、邢台、廊坊、邯郸、保定、衡水、张家口等市为超额完成等级,沧州市为完成等级,定州、辛集市为基本完成等级。在减排方面,2015年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均为完成等级。

中科宇杰解析:PPP模式的优势

  中科宇杰解析:PPP模式的优势。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

  PPP模式的优势如下:

  (1)消除费用的超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成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 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3)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协调各方利益。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风险分配合理。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政策寒冬再送温暖 环保产业喜迎利好

  节能环保工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工业之一。环保装备是环保技术的重要载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环保工业的核心内容。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对促进节能环保工业发展,推动工业进级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装备是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的重要产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打破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垄断,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自2000年发布第一批《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以来,国内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全行业年产值从2000年的300亿元,到2005年的530亿元、2010年的2000亿元,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增速。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环保技术装备,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不过,截至目前,我国环保装备产业仍旧存在产业规模总体较小、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政策制度不慎健全等软肋。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逐年增加,环保设备制造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此前有分析指出,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6年实现环保装备工业生产总值7000亿元,重大环保装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11月29日,据工信部消息,《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出台。根据上述文件,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大气治理装备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拟制定该领域的相关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指出,规范条件中的大气治理装备是指用于工业领域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等大气治理所使用的专用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药剂等。

  征求意见稿指出,企业应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建有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专职研究开发人员,其占企业员工总数比例不少于8%。企业连续两年用于研发投入的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

  此外,企业应具备产品制造所需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具备对产品性能、可靠性等准确检测的能力,具备检验外协加工和采购产品质量的条件和制度。企业应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系列标准,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和产品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环保装备产业属于政策导向性行业,随着国家在大气污染物排放、城镇污水处理等方面出台和实施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新增和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将为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环保装备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年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工业,出产出更多管理效果好、能源消耗少、运行本钱低的环保装备,有助于完成国家环境污染管理任务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