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节能环保2020产值将达700亿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厦门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知识密集度高、资源环境友好、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350亿元,其中,节能产业产值约200亿元,环保产业产值约1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约50亿元。
2、产业发展优势
(一)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4]21号)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二)区位优势。厦门地处闽南金三角的中心,有利于发展与发达地区节能环保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政策、技术等各种资源,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交通优势。厦门拥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具有便捷的集疏运交通优势,有利于节能环保产品辐射到国内外市场。
(四)对台优势。厦门位于台海经济圈的中心,对台环保交流合作活跃,有利于充分利用对台优势,吸引台湾地区节能环保领域高科技创业项目。
(五)科技优势。在环保技术服务方面,厦门有全国顶尖环保研究机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拥有的丰富的环保科技资源优势,可以提供丰富的科研技术成果。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总值达700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节能产业产值达400亿元,环保产业产值达3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发展方向:
1、高效节能产业
节能装备。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型电机、风机、泵类等用能设备技术。支持国内外先进节能设备生产企业落户厦门市,壮大节能装备产业化规模,提高其竞争力。
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发展智能照明系统;加快LED应用于普通照明的产业化进程,实现照明产品的升级换代;培育照明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产品设计开发公共技术平台。发展汽车照明、城市路灯照明,室内装饰等应用产品,以及特殊领域(如LED植物光源)的应用;发展LED芯片基片材料(碳化硅基片和蓝宝石基片)、功率型高亮度兰绿光外延片及芯片制造、贴片式封装及高压LED生产,助推厦门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光谷”。
太阳能利用产品。支持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产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壮大厦门市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支持开发生产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分布式光伏发电等产品。
新能源汽车。支持开发生产大容量动力电池,促进客车混合动力总成的产业化,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动厦门市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材。发展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引导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开发推广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加快在建设工程中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步伐。
2、先进环保产业
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重点研发水处理与水净化用的高性能膜材料、防渗材料、填料等。发展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开发大气污染控制的高效过滤、吸附、催化降解材料与复合剂,电厂脱硝催化剂以及机动车排气净化催化剂材料和载体材料。发展新型高效锅炉、窑炉系统设备。
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工业废弃物、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资源化、多污染协同处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生态修复技术和设备。开展受污染土壤的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及回收技术和设备。
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鼓励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便携式和车载式应急检测装置。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可行性研究,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废物交换利用、能量分质梯级利用、水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努力实现“零排放”。
开发“城市矿山”。支持绿洲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按照布局合理化、资源差异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建设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等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实现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开展“城市矿产”资源化技术研发、引进和吸收,在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建设生活污泥生物制肥厂。
推动典型产品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产业。发展工程机械、工业车辆、汽车零部件的剩余寿命与性能检测技术、零部件的材料识别与分类、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及系统集成应用。支持浓海水电渗析制精盐,浓海水提取钾、溴素、镁等技术。
4、节能环保服务业
节能服务业。继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培植壮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并支持其业务拓展到省内、外发展。推动公共建筑、特备商业综合体、24小时用能、大专院校和大型重点用能单位进入节能技术服务市场,支持节能自愿协议模式的推广,以调动用能单位的积极性。发展壮大节能工程设计机构、节能工程施工企业、节能评估、节能服务公司、节能监测以及外包等服务公司。
环保服务业。重点支持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可以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大力推行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及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运营。鼓励环境服务市场主体以合同环境服务的方式面向地方政府或排污企业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开展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和环境保护设施行政代执行试点工作。支持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物联网等新兴环保服务业。
石家庄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了哪些
月中旬以来,石市连续出现多个重污染天气,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位持续倒退,完成全年PM2.5浓度下降10%的考核任务极其艰难。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石家庄市制定了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1月17日起至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一次大气污染防治利剑斩污行动,通过减少火电企业发电量、停产钢铁和水泥企业等措施,并继保定、衡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尽最大努力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中科宇杰和你一起来看下他们采取了什么防治措施:
一、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停产
根据方案要求,石市将对火电企业实行“以热定电”,最大限度减少火电企业发电量。对于除承担居民供暖和保民生等重点任务的生产线外,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全部停产。
二、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停产
对全市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特殊情况不能全部停产的,需报经市政府批准实行限产减排。非承担居民集中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燃煤茶浴炉及花房、苗圃、蔬菜大棚、畜牧生产设施等未采用清洁燃料的燃煤设施一律停止使用。
三、未经批准一律禁止建筑物拆除、道路开挖
未经市政府批准,主城区及县城建成区一律禁止建筑物拆除、道路开挖、混凝土搅拌及土石方、喷涂、焊接、切割等具有扬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施工作业。所有房建工地须采用密目网从底到顶全密闭防尘措施。以柴油为动力的工程机械一律不得使用。
四、露天矿山、采砂、石材加工、砂石料加工等行业停工
未经市政府批准,市区三环内、各县城建成区、新华区学府路(友谊北大街-柳荫街),24小时禁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通行。全市所有露天矿山、采砂、石材加工、砂石料加工等行业全部停工停产。
五、主城区单双号限行 “朝九晚五”错时上下班
继保定、衡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后,石市主城区实行单双号限行,限行期间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严查“黑加油站(点、车)”,严禁销售低于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及普通柴油。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全市所有行政性机关及事业单位将实行“朝九晚五”错时上下班制度。
六、实行24小时专人驻厂(场)监管制度
各县(市)、区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停限产企业、施工工地及其他重点污染源,都要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和一名乡科级领导分包,并实行24小时专人驻厂(场)监管制度。凡是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涉气企业,一律停工,非民用燃煤设施一律停用。严厉打击焚烧秸秆、垃圾、树叶、杂草,烧山、烧荒等露天焚烧行为。
各县(市)、区在大气污染治理上要与主城区统一标准,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突出做好扬尘治理、秸秆垃圾禁烧、型煤推广、淘汰劣质煤、打击偷排偷放、严管重点污染源等工作。
市政府督查室抽调专门人员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及驻县(市)、区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间断督导检查,重点进行暗查暗访和突击夜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一律公开曝光,并严肃问责。
七、对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考核目标 实行“一票否决”
对各县(市)、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凡出现“不降反升”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律认定为不合格,并对相关领导予以问责,同时对辖区内国、省控监测点位日均AQI数值达到500及以上的,要对有关领导及责任人采取组织处理措施并移交监察部门调查问责。
八、实行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
实行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将存在偷排偷放问题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加大检查频次。把企业是否达标排污作为审办信贷业务、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对偷排偷放的,依法从重处理。
市县两级环保、住建、城管、交管、公安环保支队等部门,将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以及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的违法违规施工、黄牌货车违规行驶、应急响应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九、对大气污染防治违法违规行为有奖举报
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集中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污染大气环境的违法案件,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同时,在新闻媒体公布环保举报电话、邮箱及微信公众号,对大气污染防治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有奖举报。
国内首款“电碳宝”发布 促进节能减排
“电碳宝1.0”是集电力、碳资产交易与管理于一体的“电+碳”综合服务产品合约,对于重点用能企业,“电碳宝”可带来电费和碳的双重收益,通过节能实现的碳配额结余,可选择通过“电碳宝”参与市场交易或享受电费优惠。
近日 ,北京环境交易所在京发布“融电力交易与碳交易于一体”的服务产品“电碳宝1.0”,旨在帮助企业降低用电、用碳成本。该产品通过“节碳收益”激发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可降低企业因扩大再生产导致电、碳成本增加的顾虑。
据了解,为增强“采取多种措施减排”和“增加自愿购买碳减排量”的积极性,“电碳宝”对拥有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客户,会提供类似重点控排企业电碳优惠的选择机制。
此外,“电碳宝”在为客户提供电碳互换服务的同时,还会为客户提供电储能、节能服务、碳托管、碳咨询等综合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碳交易市场、电力交易市场,已成为2016年较为瞩目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促进两个市场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电碳宝”作为碳交易、电力交易相互融合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
近日,从工信部获悉,关于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的通告已经发布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包括长春市节能服务中心、黑龙江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35家企业机构。如下:
中国实现能耗和碳强度下降目标主要采取了那些措施?
据悉,“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能耗的强度要下降15%,碳强度要下降18%,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要达到15%,中国森林蓄积量已经完成任务,要控制能源的消费总量特别是煤炭的消费量。今年的目标是全年能耗的强度要下降3.4%、碳强度要下降3.9%,前三个季度能耗的强度已经下降了5.2%,碳强度下降了6%左右,前三个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的节能降碳的目标,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三产的占比已经达到了52.8%,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的工业快了4.6和4.8个百分点,这都是低碳、低排放的产业,现在调整结构之后发展的比较快,减少了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是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工业要继续采取措施,在交通和公共领域要深化节能提高能效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做好工作。
三是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完善一些经济政策,如资源环境的价格改革,健全低碳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善财税的激励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主要是要在价格、税收、财政政策上体现鼓励绿色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限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这些企业项目的发展。
四是碳市场和低碳试点的工作还要继续推进。所有试点的省完成的碳强度下降比全国的平均值要低了5%,试点单位是非常起作用的。试点单位能做到的,其他的地方也是应该能够做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十三五”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