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的发布实施,对统筹推进河北省“十三五”能源各领域各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本原则
安全可靠,统筹好自给与外供的关系。把保障合理需求作为能源发展的底线。合理开发利用省内能源资源,增强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自给能力,稳定煤炭、石油、天然气输入,主动融入国内外能源发展大格局。
绿色低碳,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清洁环保作为结构优化的主攻方向。满足现实需求,着眼长远战略目标,加快“双重替代”进程,促进加快转型、绿色发展。
多元互补,统筹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把开放融合作为能源发展的现实途径。积极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各类清洁能源,围绕加工转换、梯级利用、分散互补等模式,建立多品种、多源头、多方式能源供需系统。
节约高效,统筹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供需两侧全面着力,坚持增量清洁、存量优化,增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利用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打造清洁、高效、智慧能源系统。
主要目标
控制总量。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2.2%。电力消费39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
优化供给。压减省内煤炭产能5100万吨,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580万吨和9亿立方米左右。电力装机容量9850万千瓦,其中煤电5200万千瓦。原油加工能力7000万吨左右,油、气、电输入能力大幅提升。
调整结构。煤炭实物消费量控制在2.6亿吨以内,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10%以上,风电、光电装机分别达到2080万千瓦、1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左右。
提高效率。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9%(争取),能源转换效率达到81%,煤电单位供电煤耗降至305克标煤,电网综合线损率降至6.4%以下。
降低排放。分散燃煤压减到1000万吨以内,电煤比重提高到40%以上,燃煤发电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工业燃煤排放达到先进标准,燃油全部达到国V以上标准。能源消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浓度较2015年下降20.5%。
改善民生。县城以上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70%,天然气管网覆盖率95%以上,配电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生活人均用电量640千瓦时。
重点任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生产革命
优化煤炭生产供应。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高、安全隐患大的煤矿退出市场,依法关闭长期亏损、运营困难和非机械化生产的落后煤矿,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5100万吨。结合煤炭资源、区域功能等情况优化布局,到2020年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基本形成“无煤市”。推进煤矿企业整合,推动生产集约化,到2020年煤炭开采企业控制在10家以内、煤矿数量60处左右。合理确定煤矿产能,打击超能力开采行为,煤炭产能、产量分别保持7000万吨、6000万吨水平。
强化油气安全保障。协调配合、加快建设陕京四线等气源干线,推进LNG(液化天然气)接卸站建设,扩大接卸能力。到2020年形成管道气源输入能力1800亿立方米、海上LNG接卸能力1300万吨,我省保障供应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结合石化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原油码头,海上原油接卸能力达到6000万吨。
大力发展绿色电力。积极开发风电。坚持基地建设与分散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风能资源,合理优化布局,扩大装机规模。加快建设张家口、承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序推进唐山、沧州海上风电建设,积极布局发展低风速风电项目。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完善输电主网架。围绕消除瓶颈、优化布局、改造老旧线路,强化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构建冀南电网“目”字形和冀北电网“田”字形500千伏环网,增强南北电网联络互通能力;完善220千伏地市级供电网,争取每县(市、区)拥有2座以上220千伏变电站。
提高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工程减煤、技改节煤、政策限煤、清洁代煤”措施,严格控制增量,积极减少存量,到2020年消费量控制在2.6亿吨以内。对新增燃煤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煤炭减量替代政策,严控消费增量。严格执行燃煤质量标准,杜绝劣质煤流入。2017年保定、廊坊禁煤区实现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平原农村采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坝等边远地区采暖散煤控制在800万吨以内。
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扩大居民生活用气。结合清洁取暖,扩大取暖燃气规模。完善燃气管网,建设LNG、液化石油气、煤气配送设施,增强储气调峰能力。拓展产业用气。完善工艺技术,降低燃气成本,鼓励工业窑炉煤改气。
大力推广利用非化石能源。完善体制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竞争性配置机制,落实可再生电力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创新和完善绿色能源优先上网、优先使用政策,鼓励可再生电力参与市场直接交易。
积极推进电能替代。突出重点领域,完善鼓励措施,积极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提高电能终端消费比重。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900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5000千瓦时。
全面深化节能,强化消费调控政策。完善能源消费总量、消费强度考核制度,强化调控措施,确保完成“双控”目标。发挥能源结构优化倒逼作用,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规模,实行高耗能企业能耗天花板制度,不断优化能源消费存量。
大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打造京津冀联合创新平台。依托我省完善的能源产业链,借助京津等地人才、技术优势,强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合作,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联盟。
实施技术进步工程,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结合我省能源生产消费领域重大问题,加快推广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利用方式。重点推进燃煤高效发电和超低排放技术、清洁高效微粉燃煤锅炉、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地热集中供暖、高效太阳能利用、大功率和低风速风机等技术。
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强化技术进步支撑。提升传统优势装备。突出输变电成套设备、高压电瓷、煤矿机械等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保持领先地位。做强新能源装备。加强保定“中国电谷”、邢台新能源、廊坊燕郊风能太阳能基地建设,增强制造实力,延长产业链,打造新能源装备基地。
打造公平效能市场环境,推进能源体制革命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国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核定我省南部电网、北部电网首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输配电价,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推进油气体制改革。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为基础,重点推进网运分离,促进油气管网公平开放,推动完善价格机制。采用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油气储输设施建设和运营,探索油气管网运输业务独立运营,促进管网无歧视开放和公平接入,推动油气管输运营主体多元化。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继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依据《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将既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步、有序实施;完善配套政策,调动供热单位、产权单位、居民个人以及其他投资主体积极性。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能源战略合作
建设区域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基地。加强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统筹区域内风电、光电、地热、生物质能开发布局和基地建设,完善风电、光电等输配设施,形成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优先使用和区域一体化消纳机制,夯实雄安新区“零碳”电力保障基础。
推进区域能源设施一体化。加强电网一体化建设。以500千伏电网为重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环网,协同京津环网、河北环网,构筑一体化坚强主网架。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统筹京津冀油气需求,整体规划油气输配系统,加强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内联络通道。
打造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统。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等新型用能方式。推动供用能终端集成优化。以满足多样化用能需求为导向,统筹建设电力、热力、燃气、供冷等设施,推动能源生产耦合、互补利用。
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构筑产、储、输、用协调互动以及空间区域互联互济的智慧能源体系。
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推进能源惠民共享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在县以上城区及重点镇等热负荷集中区,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发展热电联产。加快邢台、廊坊等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供暖季前全部投产。对现役纯凝燃煤发电机组实施供热改造,力争2020年具备条件机组全部实现热电联产。
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因地制宜实施集中供热、气代煤、电代煤、可再生能源“四个替代”,到2020年全省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70%以上。推动城区集中供热热源向周边村镇延伸覆盖,推进有条件的村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以平原区域农村为重点,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的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到2020年完成600万户。
完善城乡用能设施。改造提升城乡配电网。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补齐农网发展短板,解决农村配电网“卡脖子”“低电压”问题,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到2017年底前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农村电网。完善城乡居民用气设施。改造完善城镇配气管网,扩大覆盖范围,到2020年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95%以上。
来源:长城网
电机五大损耗节能降耗方法有哪些
一、定子损耗
降低电动机定子I^2R损耗的主要手段实践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是:
1、增加定子槽截面积,在同样定子外径的情况下,增加定子槽截面积会减少磁路面积,增加齿部磁密;
2、增加定子槽满槽率,这对低压小电动机效果较好,应用最佳绕线和绝缘尺寸、大导线截面积可增加定子的满槽率;
3、尽量缩短定子绕组端部长度,定子绕组端部损耗占绕组总损耗的1/4~1/2,减少绕组端部长度,可提高电动机效率。实验表明,端部长度减少20%,损耗下降10%。
二、转子损耗
电动机转子I^2R损耗主要与转子电流和转子电阻有关,相应的节能方法主要有:
1、减小转子电流,这可从提高电压和电机功率因素两方面考虑;
2、增加转子槽截面积;
3、减小转子绕组的电阻,如采用粗的导线和电阻低的材料,这对小电动机较有意义,因为小电动机一般为铸铝转子,若采用铸铜转子,电动机总损失可减少10%~15%,但现今的铸铜转子所需制造温度高且技术尚未普及,其成本高于铸铝转子15%~20%。
三、铁耗
电动机铁耗可以由以下措施减小:
1、减小磁密度,增加铁芯的长度以降低磁通密度,但电动机用铁量随之增加;
2、减少铁芯片的厚度来减少感应电流的损失,如用冷轧硅钢片代替热轧硅钢片可减小硅钢片的厚度,但薄铁芯片会增加铁芯片数目和电机制造成本;
3、采用导磁性能良好的冷轧硅钢片降低磁滞损耗;
4、采用高性能铁芯片绝缘涂层;
5、热处理及制造技术,铁芯片加工后的剩余应力会严重影响电动机的损耗,硅钢片加工时,裁剪方向、冲剪应力对铁芯损耗的影响较大。顺着硅钢片的碾轧方向裁剪,并对硅钢冲片进行热处理,可降低10%~20%的损耗。
四、杂散损耗
如今对电动机杂散损耗的认识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现今一些降低杂散损失的主要方法有:
1、采用热处理及精加工降低转子表面短路;
2、转子槽内表面绝缘处理;
3、通过改进定子绕组设计减少谐波;
4、改进转子槽配合设计和配合减少谐波,增加定、转子齿槽、把转子槽形设计成斜槽、采用串接的正弦绕组、散布绕组和短距绕组可大大降低高次谐波;采用磁性槽泥或磁性槽楔替代传统的绝缘槽楔、用磁性槽泥填平电动机定子铁芯槽口,是减少附加杂散损耗的有效方法。
五、风摩损耗
应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它占电机总损失的25%左右。摩擦损失主要有轴承和密封引起,可由以下措施减小:
1、尽量减小轴的尺寸,但需满足输出扭矩和转子动力学的要求;
2、使用高效轴承;
3、使用高效润滑系统及润滑剂;
4、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
来源:节电网
高压电机和低压电机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对于交流电机,额定电压在1000V及以上的为高压电机;低于1000V的为低压电机(有些资料中的界限是1140V)。对于直流电机,额定电压在1500V及以上的为高压电机;低于1500V的为低压电机。那么,高压电机和低压电机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高压电机可以做得功率很大,最大可达到几千甚至几万千瓦。这是因为,在同样的输出功率时,高压电机的电流可比低压电机小很多(基本上是与电压成反比关系),例如500kW、4极电机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为380V时为900A左右,而额定电压为10kV时只有30A左右。所以高压电机绕组可用较小的线径。由此,高压电机的定子铜损耗也会比低压电机少。对于较大功率的电机,使用低压电时,则因需要较粗的导线而需要很大面积的定子槽,使定子铁芯直径做得很大,电机整个体积也会很大。
(2)对于较大容量的电机,高压电机所用电源和配电设备比低压电机的总体,并且线路损耗小,可节省一定的耗电量。特别是10kV的高压电机,可直接使用网络电源(我国提供给用户的高压电一般都是10kV),这样在电源设备(主要是变压器)上的投资会更少,使用也较简便,故障率也会较少。
缺点:
(1)绕组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由绝缘造成的),相关的绝缘材料成本也会较高。
(2)绝缘处理工艺较难,工时费用较多。
(3)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低压电机要严格很多。
来源:电工学习网
工业节能,请认准中科宇杰节电设备!
工业生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为了解决能源转化率不高,能耗损失严重等问题带来的阻碍因素,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特别推出了五个新系列工业节能设备,帮助企业解决能源消耗过多的问题。
中科宇杰的节电设备采用最新节能节电技术,一体化的设计,集节能效率高、操作简单和管理方便等众多优点。又因我国企业节能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由于节能减排等问题,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中科宇杰为帮助更多企业,也为开辟新市场的开拓和销售渠道,推出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在合同履行期间,以能源效益代替设备的购买费用,时长普遍在一年左右,当合同期满,企业就拥有节电设备的所有权,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完成节能减排,不影响生产与发展,再者,企业以能源效益代替设备购买的费用,不会对企业的资金这造成压力,是企业节能改造的首选。
中科宇杰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新节能科技,满足广大工业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需求,帮助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节能,请认准中科宇杰节电设备!
工业用电设备为什么要进行节能改造?
机械工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行业,生产设备是否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直接影响着所装备行业的经济效益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设备用电也成为现在企业一个重要问题,企业的用电设备为什么要节能改造?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配电配置不合理
工厂供配电系统中能耗最多的是电力变压器及配电线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和工厂生产工艺的改变,往往出现按设计配置的电力变压器容量与实际如何不相匹配的情况,例如变压器容量过大、负载率低,变压器损耗大;配电线路粗细和长短不合理、不规范,也导致线路损耗大幅度增加。
二 、设备配置不合理
“大马拉小车”情况严重国内工业企业用电设备多为满负荷设计,额定功率普遍偏大,实际运行效率低,占我国工业用电总量60%-70%的电机,通常的使用效率不到75%,“大马拉小车”与低负荷运行的情况相当普遍。在此状态下,电机消耗的电能中有相当部分是以发热、铁损、铜损、噪音与振动等形式被浪费掉。
三、生产设备陈旧
目前我国工矿企业中也有不少的变压器、电动机、风机、泵类、压缩机、电焊机等通用设备是属于六七十年代的产品,有的设备及供电线路非常陈旧,这些设备及供电线路在运行时效率低、耗电多、浪费非常大,存在着很大的节电潜力。
四、流体设备运行不合理
风机、泵、压缩机等通用机械拖动设备为我国最主要终端耗电设备,根据统计,风机和泵类设备装机容量大1.6亿千瓦,占全国用电量的20%。而此类设备大部分设计为固定功率运行,但实际运行时所需的压力或流量并不固定,且大多数低于电机额定功率供给的压力或流量,电能浪费严重,节电潜力大。
中科宇杰节电设备有限公司,一家主要提供节能诊断、节能解决方案设计、节能改造、节能项目运营等服务。公司节电技术的产品包括高压变频智能节电系统、低压智能节电系统、水轮机节电系统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楼宇、院校、银行、油田、船舶等领域。节电效果显著,节电率高达15%—65%。作为专业的节能服务提供商,中科宇杰根据不同用能客户的用电形态和负荷情况,制定了极具个性化的用电管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