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带领好技术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了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国在过去3年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义利观,也表明中国的发展价值观得到更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此外,“一带一路”给当前经济全球化作出了新的诠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不强加于人,同时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向国际社会输出正能量,不断为低迷的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给出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新诠释。”

  前不久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中国好技术”征集评选活动,发掘了108项“中国好技术”。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民间的好技术变成好产品,把好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让中国的好产品变成中国的好品牌,让中国的好品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让“中国好技术”服务和支持“一带一路”引领下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让“中国好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108项“中国好技术”中,例如说中科宇杰的“智能节电控制技术”都是长期蕴藏在民间中小企业和广大科研人员手里的有效技术,这些技术贴近生活、惠及民生、面向需求、创造消费,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是要促进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创造发明者、企业等,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努力“把好创意变成好产品、把好产品变成好品牌、把好品牌推向市场、让好品牌产生效益”,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一组数据体现北京五年来大气治理的收获

  2017年是北京“2013年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五大的大气治污。从“监测、治理、执法、联防”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布局,北京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答卷?中科宇杰带你从一组数据来了解下:

  2013年,北京共有176天空气质量达标,出现58个PM2.5重污染天,PM2.5年均浓度89.5微克/立方米。

  2014年,北京共有172天空气质量达标,出现45个PM2.5重污染天,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

  2015年,北京共有186天空气质量达标,出现42个PM2.5重污染天,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

  2016年,北京共有198天空气质量达标,PM2.5重污染天数降到了38天,PM10浓度92微克/立方米,尤其是PM2.5浓度降至73微克/立方米,创下了自正式监测PM2.5以来的最大年均降幅。

 

  在这几年了北京市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达到以上的成绩:

  (1)从2003年起北京在全国率先实行黄标车限行措施,到2015年基本淘汰黄标车。与此同时,北京还实施补贴政策鼓励车主淘汰老旧机动车。

  (2)北京大力在工业供暖、居民取暖等领域全方位推进煤改清洁能源,推进集中供暖锅炉“煤改气”,家庭取暖“煤改电”,燃煤发电企业相继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到2016年,全市燃煤总量已经降至1000万吨以内,朝阳、海淀的四环路以内地区实现基本无煤化。按照规划,今年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大兴七区的平原地区也将实现基本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将力争控制在700万吨以内。

  (3)北京还大力清退数千家“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城乡结合部的工业大院,同时推进大中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改升级,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实地监督、摄像头监控等多种方式,督促做好施工扬尘治理。

  (4) 按日计罚“倾家荡产”环保警察震慑犯罪; 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全面实施,四个配套办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停产限产”、“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等多项权限。环保执法有了一柄利剑。这一年全市环保部门开出环境违法罚单近1.83亿元,同时利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限产停产等新措施,从严查处298起违法行为。到2016年,全市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数349起,其中查封341起,按日连续处罚4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起。

工业用电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许多的工业用户都反映说,每月用电的开销很大,电能的损失高,浪费大。其实企业用电能浪费的主要源头在哪里呢?

  一、生产工艺普遍落后

  在许多的工业企业中,很多生产工艺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甚至还有部分企业采用苏联时期的生产技术或工艺,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建材、机械、有色金属、纺织、石油、煤炭等行业,生产工艺普遍落后,产品产量和质量也相对很低,单位产品能耗非常大。

  二、 供配电系统运行效率低

  (1)变压器及配电线路配置不合理

  工厂供配电系统中能耗最多的是电力变压器及配电线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和工厂生产工艺的改变,往往出现按设计配置的电力变压器容量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例如变压器容量过大、负载率低,变压器损耗大;配电线路规划不合理、不规范,也导致线路损耗大幅度增加。

  (2)设备配置不合理,“大马拉小车”情况严重

  国内工业企业用电设备多为满负荷设计,额定功率普遍偏大,实际运行效率低, 占我国工业用电总量60%-70%的电机,平均的使用效率不到75%,“大马拉小车”与低负荷运行的情况相当普遍。在此状态下,电机消耗的电能中有相当部分是以发热、铁损、铜损、噪音与振动等形式被浪费掉。

  (3)用电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中也有不少变压器、电动机、风机、泵类、压缩机、电焊机等通用设备是属于六七十年代的产品,部分设备及供电线路非常陈旧,这些设备及供电线路在运行时效率低、耗电多、浪费非常严重,存在着巨大的节电空间

  (4)流体设备运行工艺不合理

  风机、泵类、压缩机等通用机械拖动设备为我国最主要终端耗电设备,据统计,风机和泵类设备装机容量大1.6亿千瓦,占全国用电量的20%。而此类设备大部分设计为固定功率运行,但实际运行时所需的压力或流量并不固定,且大多数低于电机额定功率供给的压力或流量,电能浪费严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三、能源管理方式粗放

  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检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一般都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不清楚什么时间消耗了多少,不明白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更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等问题。

  如何去解决用电量消耗大的问题呢?或许你可以了解下中科宇杰的智能节电控制系统,在前不久的2016年度“中国好技术”评比中,该技术被评选为“中国好技术”。“智能节电控制系统”以无缝式嵌入和智能化为核心,特别针对用能单位设备的特点,在完全不影响用能单位设备正常运行和改变设备运营参数的前提下,达到节电的目的,实现用能设备和中科宇杰节电系统的无缝衔接。

来源:中国电力网

中科宇杰:PPP项目上的政府补贴可以分几种类型

  政府补贴可以是“总体的”,比如,适用于整个项目;也可以是“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下,它针对向(低收入)消费者群体提供的服务。一些补贴被设计成社区服务义务并在监管和许可标准下强制执行或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转移给目标消费群体。

  不同类型的补贴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常用补贴类型有现金补贴(包括产出导向型援助)、政府为商业风险提供免费担保、降低资本成本、实物划拨及免税等。

  (1)现金补贴(包括产出导向型援助)

  现金补贴包栝政府向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支付的现金款项,补贴用来支付部分投资,或与所提供的服务相关。显然,补贴的设计应刺激社会资本实现预期的公共政策结果。由于观金补贴可能会激励无效经营或产生气体不良后果,所以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如增加资费存在政治约束,可向社会资本提供一般现金补贴,以降低用户支付的用以覆盖公用事业经营费用的平均资费。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设置补贴的数额是必要的,否则社会资本就没有激励降低经营费用。在提前设罝补贴数额时,可规定逐年减少补贴数额直至取消补贴,同时提高经营效率并逐步上调资费。

  若补贴的目的是扩大服务的甩盖范围,而不是缓解资费上调的影响,将补贴的支付与某个指标相挂钩可能史为恰如新接入用户的数量。

  然而,讨每个新接入用户的固定补贴可能激励经营者连接那些期望收入(减去连接成本)最大化的住所。这样的补贴结构可能会连接最贫困家庭户的激励很有限。替代方案为仅向固定区域的新连接提供补贴,如贫困家庭户集中区域。

 

  (2)降低资本成本

  降低资本成本指降低对股本收益率的要求,或降低社会资本的有效借贷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向公共事业提供优惠利率(如低于其本身的偿债费用)借款以补貼其债务成本,之后政府可以对这些贷款进行冲销,相当于提供了进一步的补贴。政府还可以通过向公共事业捉供拘保或承担汇率风殓以补贴其债务成本。

 

  (3)实物划拨和免税

  政府还可通过食物划拨和免税向社会资本提供补贴。实物划拨有多种形式,如赋予取水权利(否则要按某种收费制度支付费用),或划拨土地等。免税通常被应用于公营的公共事业,当公共事业私有化后,可能继续获得免税的待遇。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补贴无法只指向最需要援助的目标用户群体,因此,有些利益流向了非贫困家庭,对此类形式的补贴,应通过对每种补贴利益和成本的比较进行评估,并评估它们完成既定目标(如扶贫目标)的能力。

摘自:PPP模式手册  作者:陈辉

《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

  中科宇杰从辽宁日报了解到,《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7年5月25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省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省委对全省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强烈呼声。《条例》的实施,将为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条例》 共六章六十七条,分为总则、监督管理、防治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法律责任和附则。其中第三章防治措施分为五节,包括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及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

  一、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防治机制

  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主体。《条例》首先强化了政府责任,更加明晰了政府的源头控制职责,突出了政府的防治主体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多部门合作共同完成。《条例》规定由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其他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级政府确定的职责实施联合防治,并在防治秸秆焚烧等产生大气污染的难点问题上,明确了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有关部门的防治责任,将工作深入落实到基层组织,为实现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突出源头治理、规划先行、协同控制的理念

  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条例》从实行排污许可制度、能源结构调整、民用散煤管理、政策和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突出了源头预防的理念。《条例》明确规定,我省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禁止排污单位违规排放;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我省标准; 要求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民用散煤污染治理,促进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条例》明确规定,省政府可以组织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划定重点区域,落实防治措施。重点区域内的市政府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重大事项,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准入、落后产能淘汰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协调协作,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三、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辽宁实际,《条例》按照大气污染源不同类型和特征,制定相应措施,分类施治。

  针对辽宁省是用煤大省,冬季供暖期长,燃煤消耗量巨大的实际情况,将严控燃煤污染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条例》从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定,严控燃煤污染。如规定鼓励煤改电、煤改气;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发展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供热,逐步降低燃煤供热比重; 制定锅炉整治计划,限期淘汰、拆除燃煤小锅炉;加强民用散煤污染管理等。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扬尘污染和油烟污染问题,《条例》 在建立完善扬尘污染防治备案制度,规范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绿化建设和养护作业、矿产资源开采和道路保洁作业等方面,均制定了具体规定。在油烟污染整治方面,《条例》明确规定,排放油烟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正常运行,不得将油烟通过私挖地沟、下水管道等方式排放,防止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条例》明确规定,严格控制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对石化、重点有机化工等工业企业有关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了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范围与防治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

  在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方面,《条例》在《辽宁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等规定,要求对监督抽测不合格的车辆予以改正并复检。

  《条例》同时还对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燃放、恶臭气体排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明确污染治理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措施

  排污单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除实现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外,《条例》 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责任和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规定,要求企业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单位不得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放,企业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实施监测,重点排污单位要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条例》还要求有关企事业单位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

  《条例》从划定禁燃区和禁止露天烧烤区域、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逐步完善环境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难题。《条例》明确规定,要建立完善大气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及时公开督察情况,强化责任追究,实现督察常态化,发挥督察的震慑作用。《条例》还规定,禁止在划定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市政府可以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并适时扩大划定范围;省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部门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同时,在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应急预警发布单位、应急措施、应急响应等方面也作了相应规定。

 

  五、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法规可操作性

  违法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条例》 在提出诸多禁止规定的同时,还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并结合我省实际,对严重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按照上位法的处罚上限进行处罚;细化了上位法中部分行政处罚条款,明确了具体处罚额度。同时,要求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条例》规定,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以建立完整详细的处罚体系,增强了《条例》的可操作性。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