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节能的关键是循环发展
近年来,各省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去年底,全国大面积地区遭遇雾霾天气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以致于今年两会代表尖锐地提出“是要GDP还是要干净的空气?”,因此,要节能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
中科宇杰认为:节能减排,保护资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一些地方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哲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量论述就蕴含了朴素的循环经济思想。在《逸周书、大聚篇》中,大禹说“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已成鱼鳖之长。”“天人谐调”思想是中国古代天人之学的精华,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一种整体主义的立场,把人与自然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周朝,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野禁”和“四时之禁”,即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准砍伐山林、割草烧灰、滥捕鸟兽、下河捕鱼,以有利于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古人尚且知道保护资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自然伸手向我们的地球及环绕其的大气层索要资源,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开采和利用资源的手段不断提高,资源的攫取量越来越大。资源在利用到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生态失衡日益凸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资源稀缺性和生态环境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如何谋划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最为关心的问题。基于此,循环经济思想从萌芽向纵深不断发展演变着。
上一篇:EPC可以多领域发展
下一篇:建筑节能“蛋糕”过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