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节能量成为节能服务企业的核心

  节能改造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省了多少度电,虽然实际上过程很复杂,结果认定不一致,但这也说明了对于节能产业来说,节能量即是它们的产品,是核心。但现实中,节能量测量的标准不一,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壮大。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基于市场的新型节能机制。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1995年引入我国。这种模式具有整合性和多赢性等一系列优势,所形成的产品的不是单一的节能设备或技术,而是“节能量”。向用能单位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企业(EMCo),也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在项目期内依据节能量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

  节能量测量与验证(M&V),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础。在没有节能量M&V之前,人们往往是根据经验,简单粗放地进行节能量预测。比如:风机变频改造项目,根据风门的开度大小进行节能量预测,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节能项目投资中的节能效益预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简单地把设备销售的办法移植了过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少节能量M&V的规程和标准,没有可以引用的操作依据,进而找不到准确预测的办法。

  客户在投资节能项目之前,一定要进行节能效益预测,其核心就是节能量预测。显然,预测的越准确项目投资的风险越低。

  投资节能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节能效益。而要获取节能效益的前提,首先要由项目各方进行节能量确认。在实际工作中,抛开信誉因素,很多节能效益支付的纠纷都是因为节能量确认引起的。究其根本,就是缺少节能量M&V的规程和标准,没有相互沟通的参照物和基础,找不到节能量确认的办法,进而不能制定完善的节能量确认协议。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节能量的确认更加的自动化、数字化,更加的及时和即时。这就要求将节能量的确认计算机化,将节能量的确认进行模型化、程序化处理,直接呈现节能量数值。就像电表、煤气表一样。要想做到这些光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还不够,还要有建立节能量确认模型的多方认可的规范和标准,节能量M&V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