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浙江省坚定节能减排目标不动摇

      节能降耗是倒逼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抓手,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指标,“十二五”要求浙江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能耗指标比全国多下降两个百分点。此外,还提出了能耗总量控制要求。这是给浙江省能否率先科学发展出的考题。近年来浙江省日益凸显的环境、土地、能源等要素约束,已经把这道考题摆在面前,如果在节能减排上没有更强的紧迫感,在主动倒逼转型升级上没有更大的作为,长此以往肯定难以为继,更不要奢谈科学发展走在前列。

一、

1、减排的弦不能松

2、机制创新助节能

3、发展方式转变是根本

      除了以上种种努力,还要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出节能降耗工作的好形势,才能真正为子孙后代负责,才能真正促进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助推节能

 1、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2、红黄绿节能预警

3、合同能源管理

4、智慧能源监测平台

5、“万吨千家”节能行动

三、能源之危

      目前,我国常规化石能源超强度开采现象严重,不少传统煤炭富集区都步入资源枯竭阶段;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另一方面,消费强度大,需求直线上升,“寅吃卯粮”。

      能源之危只是表象,实质是粗放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之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占GDP比重大概低30%左右,而能源密集型产业低水平过度发展、比重偏大,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产业用能已占能源消费总量一半左右。从单值看,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已达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有测算表明,再按照这种模式和产业结构继续下去,2020年我国需消耗55亿吨标煤,2030年上升至75亿吨,这不仅超出了我国的资源承载能力,而且必将给环境带来极恶劣影响。2013年1月,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最大污染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其“罪魁祸首”就是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及由此带来的高能耗、高排放。也就是说,不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能源消费“双控”新机制,扭转能源过度消费势头,守住能源消费“红线”,将是一句空话。